【糖廠類】老照片

地點:岸內糖廠產蔗區
圖說:嘉義縣義竹鄉下溪洲的80歲阿好阿嬤所珍藏,年輕時與先生一起經營蔗園,獲得當年台糖案內糖廠高產量競賽優勝的紀念照,夫妻倆合照
【許乃懿註解】義竹鄉原料蔗原本送岸內糖廠,必須度過八掌溪,橋樑是公路與鐵路共用,民國80幾年因為台19號拓寬公路,拆除鐵軌,而改運南靖糖廠
提供:莊顏好
地點:岸內糖廠產蔗區
圖說:嘉義縣義竹鄉下溪洲的80歲阿好阿嬤所珍藏,年輕時與先生一起經營蔗園,獲得當年台糖案內糖廠高產量競賽優勝的紀念照,所有工作人員合照
【許乃懿註解】他們是契約農,以前所謂:「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但後來對契約農條件有改善,至少在這時候很重視蔗農權益,還舉辦比賽,蔗農子弟可以免費搭乘糖廠小火車等等。 以前當糖價高的時候,就種糖,糖價低的時候,就改種稻,就是所謂的米糖相剋,因此,種甘蔗與種稻向來會互相消長。社會學家講甘蔗是經濟集權,可以透過種種制度剝削蔗農,米就比較是可自主販賣。
提供:莊顏好
地點
圖說:在農場犁田準備要種甘蔗的情形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人工採收甘蔗的過程,去葉子,把甘蔗紮成一紮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虎尾糖廠第一農場
【許乃懿註解】從照片看來,甘蔗尚未栽種,也還沒整地的狀況,會社的人在騎馬巡視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虎尾糖廠第一農場
【許乃懿註解】從照片看來,甘蔗尚未栽種,也還沒整地的狀況,會社的人在騎馬巡視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耕作
【許乃懿註解】當時還沒有機械化,用牛在犁田,馬是位階高的人騎乘巡視的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載滿甘蔗的甘蔗車,最右邊那一節還沒有裝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牛車的車輪已經是新式輻射狀的,年代比剛剛的板輪要進步
提供:林文彬
地點
圖說:用人工走梯子上車裝甘蔗,越裝越高,牛在右下角
提供:林文彬
地點
圖說:用牛沿著鐵軌拉甘蔗車,到裝車場,將甘蔗車接上蒸汽火車頭,注意牛是一樣的
提供:林文彬
地點:虎尾糖廠
圖說:砂糖已經裝好一包一包,準備要用火車頭拉去倉庫
提供:林文彬
地點
圖說:2號蒸汽火車頭自裝蔗場載運甘蔗回程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裝載甘蔗火車
【許乃懿註解】行駛在蔗田中的火車,這是最早馬鞍型煤櫃的火車頭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裝載甘蔗牛車
【許乃懿註解】右側軌道是主線,左側軌道是副線,主線是火車來來往往通行,副線是裝車等待的地方,火車還可以通行,鐵軌是木頭枕木,牛車輪是原始木頭板輪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裝載甘蔗火車
【許乃懿註解】前半段是裝好的,有一部份還在裝,正在把各節火車掛在一起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裝載甘蔗火車
【許乃懿註解】左邊火車是在等右邊火車通過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往斗南線路、虎尾工廠、宿舍
【許乃懿註解】拍攝時間應該是在1910年左右,右前方的是工廠,三根煙囪就是第二工廠出現的時間,因為尚未三軌,鐵軌左前方是宿舍群。所以路線與橋的位置跟現在的不一樣,也看不到什麼房子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虎尾糖廠第二農場
【許乃懿註解】很多準備要犁田的牛,還看不到甘蔗,房子是辦公場所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虎尾第一工廠
【許乃懿註解】推測由目前內燃機車庫附近眺望,當時第二工廠尚未建造,遠方也看不到虎尾的街道房舍。
提供:林志明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
提供:蔡滄龍
地點
圖說:工廠作業
【許乃懿註解】到了糖廠,正在卸蔗作業中,畫面中有一根木棒,把甘蔗從車上撥下來,現在則是直接用倒的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
圖說:虎尾第一工廠製品包裝
【許乃懿註解】已經製好的砂糖,正在包裝,以前沒有麻袋,用竹籐編的加以包裝,一袋50公斤包。裝好以後要運出去賣,是供島內用或運至碼頭就不一定。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
圖說:圖為酒精工場內部,兩側為酒精槽,把製糖過程中發酵出的糖蜜加以提煉出酒精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雲林縣虎尾鎮,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支社五間厝製糖工場(日本用語)
圖說:從蕃薯庄(今興南)側眺望虎尾糖廠及第一代的虎尾溪橋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雲林縣虎尾鎮,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支社五間厝製糖工場
圖說:從今中山路對面眺望虎尾糖廠。前方倉庫(今日糖業文物館)已經蓋好,而且每一個倉庫都有鐵路可以通到門口,方便砂糖進出,而且整個軌道的鋪陳跟今日幾乎沒有改變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虎尾糖廠辦公室
圖說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
圖說:用牛拉著滾筒整平道路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
圖說:推測可能是虎尾糖廠的酒精工場,也就是所謂的第三工場。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
圖說:製糖工場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臺灣第一工場的原料甘蔗
圖說:這是甘蔗車準備要進入糖廠卸蔗的情況,照片可見甘蔗數量非常多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臺灣第二工場
圖說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林志明
地點
圖說:從糖廠倉庫,扛砂糖裝箱上糖鐵火車
提供:林文彬
地點:高雄港裝船碼頭
圖說:砂糖在高雄港碼頭裝船,準備出口,包裝也是竹籐編製的
提供:林文彬
地點
圖說:這是早期的虎尾道路,當時都有種植木麻黃,有些道路也是糖廠蓋的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輸送水圳過河的過水橋,牛隻在橋下休息,輸水是為了灌溉稻田、甘蔗與糖廠用水,可能是嘉南大圳的支線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光復以後台糖虎尾總廠的康樂室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虎尾水道事務所唧筒室(表示虎尾那時開始有自來水,應為自來水廠)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看起來是學校,可能是糖廠的尋常小學校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虎尾糖廠裡面的建築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雲林縣虎尾鎮,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支社五間厝神社
圖說:神社有官社、幣社、私社,這是由會社私設,即所謂私社,推估為今日中正公園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贈」東洋製糖相撲團御中(對團體的敬稱),糖廠裡面的員工引進日本的相撲運動。東洋製糖株式會社後來被大日本製糖會社接收,東洋製糖會社應該是在北港、月眉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
地點
圖說:同上圖,東洋製糖株式會社的相撲團,從髮型看來,不是束髮,所以這是業餘的,才有各式各樣的髮型。
提供:虎尾國際青商會、大坵田文史研究室、虎尾巴文史工作室、大崙腳文化工作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