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年度階段性工作目標:邁向步道守護的制度化

推動國家步道與國家綠帶願景工程

回顧過去七年,大致可以2010年為分界。

2006到2010年的四年間,千里步道運動的重心在串聯、找路,社區拜訪、路線踏查、隨之而來的試走活動乃至探查先鋒隊,在都市推動綠色交通、單車生活化等;2010年環島路網主幹線完成後,發展出「步道守護」與「路網活化」兩大主軸,前者包括與地方政府、社區、專業者推動「示範道」,以「手作步道」的替代創新實作和政府、社區、開發主義溝通,進而結合企業推出「步道變綠道」,與社區合作生態旅遊、工作假期和促進小民經濟的「小旅行」,使千里步道路網讓更多人知道、參與、使用與接近。

進入2013年,延續串聯找路的運動路線,以修正主幹線與細緻化區域路網;同時繼續深化步道守護的運動路線,與步道沿線的文化資產、環境議題、景觀保存、里山守護等理念結合。千里步道運動的夢想正一點一滴的成型、定影、被看見,同時也更需要從結構面、制度面與法規政策面進行努力,以保存運動的成果、進而形成新的價值風潮與生活典範。

過去千里步道立法小組曾成功修正「公路法」第81條,賦予人與單車合理的路權;東華大學蔡建福教授曾帶領學生研議綠道法案並以綠道裝置藝術激發人本交通的想像,近年來我們看到北台灣自行車道已經建置連結完成、專供行人與單車通行的陸橋或附掛人行空間的道路橋樑越來越多、宜蘭縣政府已經宣佈非農業區禁用除草劑、公路總局洛韶工務段開始以乾砌石取代水泥紐澤西護欄、環保署開始關注光害問題、林務局與太魯閣國家公園開始引入制度化的步道志工……,政策與制度的改變正在發生。

改變需要更多、更系統、更全面,2013年起,我們準備將心力更多地投入政策形成與法案推動,參考美國長步道的國家步道系統法案、英國鄉村景觀美麗風光保留區法案、日本保存文化資產與生活方式的歷史街道、荷蘭的自行車系統與國家綠帶工程,提出新階段的總體目標:「國家步道與國家綠帶願景工程」,藉此將以人為本的步道系統與以生態為中心的綠帶廊道交集起來,導入公民和社區參與機制、發展完整的指標與導覽系統,使步道不再是造成棲地切割與開發主義的概念,而是線型自然人文保護空間的保育與重建,更是人與自然關係的全面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