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謙

無車日政策倒退,與國際差距拉大

提倡一日活動並非目的,而是提醒未來生活改革的趨勢,需要政府將之制度化、生活化地納入政策,台北市政府近期推動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普及值得肯定,然而缺乏單車道配套,也導致單車騎上人行道衍生弱勢路權的衝突。要建構無車環境需要政策掌握契機加以配套與引導,在節能減碳的趨勢下,...

手作步道 人與自然的雙向療癒

環境倫理之父李奧帕德(Aldo Leopold)曾寫過一篇關於鋸木頭的文章,從與倒下的大樹反覆拉鋸掉出來的碎木屑、以及鋸開剖面逐漸顯露的年輪,一年一年地倒敘這棵大樹如何逃過當地自然與人為劫難,彷若史詩的文章,讀來彷彿也跟著樹的生命史一來一回地奮力搏鬥。人唯有在不仰賴機動工具下,...

【步道學成果發表會新聞稿】台灣首創步道學 打造郊山守護新「視」力

歷經4個月、總計72小時的課程,22位參加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步道學」課程的學員,即將於9月14日展現學習成果,向公眾報告10條位於台北、新北、桃園及嘉義郊山的步道調查報告,同時與另外24位完成入門課程的夥伴,共同獲頒步道學課程的結業證書,為台灣步道守護運動立下全新里程碑。

看守台灣:以行動看守郊山、破除步道水泥迷思

議員與政府皆以「步道等於鋪面」、「沒有鋪面就是荒廢」的迷思,將天然透水、在地特色的土石小徑鋪上外來的水泥;而以為一勞永逸的水泥鋪面與裸露鋼筋卻毀損成為危險因子,造成工程發包永續,再多的經費都不夠用,這些作為正蠶食鯨吞今日台北淺山生態系的完整性,導致人們本想藉由走步道親近自然,...

看守台灣:面對不方便的真相、記得土地的容顏

台灣人強調速成、一夜致富,與歷史、環境徹底斷裂,一面缺乏整體國土計畫而局部變更地目,未經徹底將土地恢復健康,即將污染農地改變用途進行開發;同時又繼續徵收健康農地,作為各種名目的工業區擴大對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實在是世所罕見。不遺忘過去教訓,才能真正擺脫錯誤,政府、...

徒步作為一種無權力者的表述

以不仰賴機械動力的方式,回歸最大多數人生而平等的雙腳踩踏,徒步讓我們跟自然大地母親、跟無權力者姊妹兄弟連結在一起,既是民主最直接的型態,也是自由最基本的行動。

從社會資本的角度看生態旅遊成功的關鍵

文/徐銘謙(清華大學清華學院跨科際論壇執行總監、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大眾旅遊強調市場上的供需原則、資源競爭排擠、自利理性、最大獲利,此乃源自於古典經濟學的「經濟資本」觀,過去絕對的經濟資本積累導致作為旅遊核心資源的環境生態與景觀遭到破壞,因而新興的「生態旅遊」...

纜車政治又來了!

文/徐銘謙(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副執行長、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今年7月份報載耗資13億元興建的台北市貓空纜車,先是歷經T16塔柱危機停駛,雖在2010年3月底復駛,台北市府也頻頻推出暑期低價搭乘策略,但是纜車車廂酷熱,夏季落雷、山谷強風頻頻,貓空纜車曾創下一個月內有21天因落雷停駛的紀錄,...

看守台灣:挖掘一座公園的前世今生

文/徐銘謙(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副執行長、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日前某台新聞獨家踢爆,台北市政府公園處陽明所為了新建游泳池,依規定需規劃一定數量的停車位方能取得建照,而公園沒有其餘空間,停車格遂虛應故事地畫在公園草皮與樹根上,記者發現公園有20公分的水泥高差、還有大樹長在停車格上,根本不可能停車,...

以擴大保留區,創造雙東雙贏

文/徐銘謙(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副執行長) 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最後的天然海岸,先因台26線公路開發瀕臨破壞威脅,近來更因大批登山客未申請自台東端湧入,遇到屏東縣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執行的稽察勸導,爆發多次激烈衝突。一方面證明眾志成城守護的最後海岸淨土比開膛破肚的道路開發,更能吸引觀光人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