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步道活動規範

手作步道活動的品質好壞,應該體現在能否滿足活動參與者的成就感,並從中體認手作步道的環境理念,以及步道施作成果是否適切改善環境課題,促進人為使用和現地環境趨於平衡。因此針對涉及戶外及民眾參與的手作步道活動,應在不同階段盡可能滿足以下原則。

導入公共參與的基本原則

在初期評估步道是否合適辦理手作步道活動、導入民眾參與時,必須審度以下基本原則:

  1. 公共性:步道應為公眾通行、公眾教育使用,不為開闢新步道而開闢,並釐清步道的使用功能及目的。
  2. 整體性:步道規劃應考量全區生態資源、文史脈絡、居民需求等,並分級分區規劃不同強度的工法。
  3. 迫切性:該步道面臨工程發包可能造成破壞,或泥濘、沖刷、毀損程度嚴重,須優先投入資源協助。
  4. 必要性:該步道若已無人使用且恢復自然,則無維護步道的必要性,手作步道不應為了施作而做。

除了合作夥伴在進行活動評估時應參考上述原則之外,步道師參與步道勘查/會勘、相關會議時,也應秉持上述基本原則,避免為了施作而做。

活動籌辦的標準作業程序

手作步道活動從籌畫到執行的過程,建議合作夥伴及步道師參考以下各階段注意事項以維持活動基本品質。(詳見流程圖

籌備期

  1. 步道評估:應依循六項基本原則,並參考步道工法設計手冊選擇適切課題與環境的工項規劃與工法處理
  2. 環境勘查
  3. 地權協調
  4. 活動企劃

執行期

  1. 志工召募
  2. 行前準備
  3. 活動執行
  4. 成果紀錄

檢討期

  1. 滿意度調查
  2. 活動紀錄整理
  3. 檢討改善事宜

其中,針對活動企劃階段,規劃人力經費概算時,除了考慮活動執行的工作人員人力分配,步道師的安排也應考量施作場域及參與施作人數做合理調度。建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