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步道操作模式

手作步道操作模式

從歷年執行手作步道的案例中,實務上初步可以歸納為9種操作模式,而其中也存在兩種模式並用的特殊情況,分別說明如下:

手作步道應用模式分析表

模式

內容說明

優點

缺點

適用條件

解決方法

  1. 生態工程

指有別於慣行以設施為主的工程,強調友善環境、手作步道的工法設計原則,而仍採取工程發包制度的做法。有規劃設計、施工、監造等程序。

當標的步道里程較長,不易抵達,附近沒有住宿據點,工程經費較划算。可以處理步道涉及橋樑結構等難度較高的設施。

 

設計好壞是關鍵,如果設計師與施工廠商不了解手作步道的工法與計價方式,則會淪為一般工程。

有良好的把關與溝通機制,如景觀小組、步道小組等,以最有利標找到好的設計師與廠商,步道里程較長,整體效益比最高

招標文件訂定規格時,承辦人員必須有基本經驗與合理計算能力,有合理的預算才能吸引適合的廠商,也可以防弊, 但承辦人員經驗值的累積較難確保,羅東處景觀小組的成立運作可作為業務傳承、共識凝聚,以及跨專業溝通和跟設計師溝通理念的良好機制。生態檢核機 制上軌道以後也是一個確保的程序。

  1. 工作假期

指步道維護勞動加上遊憩體驗行程、步道基本觀念課程,志工參與者須繳納部分費用,並經過篩選才能參加,為目前手作步道操作較主要的模式。其依經費來源又可分為計畫委辦、社區林業計畫、個案委託、林區管理處自辦等。

志工付費參與會感動社區,社區觀念會因 此受到感動。而且志工付費創造社區經濟。

若一條步道所需處理的部分,僅需舉辦少數梯次即可完成,則短期成本較低。但是若整條步道里程長時,工作假期會比生態工程支出多。相對社區經濟也創造多,但同一社區連續多次對付費志工吸引邊際效益會遞減。志工若初參加,缺乏經驗,可能效率會較低。

適合有族群文化工法特色的古道,施作比較彈性。最佳經濟規 模是3-5次可以完成,且步道本身要有足夠吸引力,與社區文化結合較深較具吸引力。因此適用於鄰近社區的步道,較能提供服務機能。若選擇遊樂區做步道, 付費志工有時比較爭議。

最好能與生態旅遊發展結合,導入工作假期之前,要有輔導團隊做好社區基本生態旅遊服務觀念與功能,否則社區後續也難以持續與運用。 社區型步道可以結合社區林業的經費補助,分年分期就步道資源調查、規劃、 課程,乃至實際整修維護,以及舉辦工作假期做完整的持續進階計畫。

  1. 志願服務志工隊

指依據《志願服務法》與森林志工綱要計畫所成立的環境維護志工隊,需經招募、培訓,完成基礎訓練與特殊訓 練取得志工資格,並定期服勤,滿足服勤時數與考核等要求的志工隊伍。目前僅有新竹林區 管理處成立。另屏東林區管理處則以一般森林志工執行簡易步道維護。

服勤常態化有固定的人力,可以較為彈性 與即時的運用。志工長期服勤會累積較豐富的經驗,若有適當的帶領與監督,效率會有所提升。

初始建置成本高,但若管理單位服勤次數安排頻繁,承辦規劃請志工協助的能力好,則可協助管理單位降低成本。但是志工的組織文化需要嚴謹的管理與考核,施工品質也 需把關控制。

以遊樂區內步道較適宜志工隊服勤維修,或者是無社區良好服務機能支持,以及高山型難以到達的步道。由於志工以退休人員為主,可進行連續較長天數的服 勤。但相對若非團體合作服勤, 而是個人,則難以負擔較重的工作。而志工隊組織性質適宜內部團隊運作,難以適任主辦對外帶領一般志工的活動。

步道應有總體檢核確認分期工項,並應有專業師資帶領及解決爭議、把關品質,組織文化要嚴謹建立,避免志工反 淘汰。挑選適當人格特質的志工進行指導志工培訓,但避免受制於志工資歷與人情而無法公正篩選,步道品質應有第三方管控。

  1. 團體志工

指依據《志願服務法》中志工團體與林區管理處簽訂合作契約,由林區管理處給予教育訓練,後由團體志工自行服勤,志工與林區管理處不產生直接權利義務關係。目前僅東勢林區管理處操作過。

團體志工由該組織自行管理與招募,與運 用單位沒有關係, 可減少志工保母的負擔。

建置成本相對志願服務志工隊較 低,但是持續度則視該團體的理事長號召力或組織能力,若理事長改組則難以延續。且其主要動機以登山為主,無法專責完成完整的工項。若未把關,由團體各自發揮, 則成果品質不一定符合公民參與典範,而比較接近社群自給典範。

有人數管制的步道,提供參與淨山或步道維護認養的團體志工誘因,比較能吸引登山團體主動參與。且應事前規劃好適合的工項工序,使團體自身的負擔與自由發揮的問題降低。

步道還是應有總體檢核為基礎,以此規劃工項與材料進行工作,承辦人員必須了解手作步道觀念負責把關,避免為了簡便而採用不適當的工法與材料。應設有表揚榮譽機制。

  1. 工程與志工活動配合

工程合約中規定配合志工活動之舉辦,明訂配合事項,兩種模式 可發揮互相補充的效果。

經費可以包含在工程執行內容中,節省行 政程序。且當志工活動結束,後續未完成工項可由工程確保接手完成,兼顧活動參與與效率。

設計師如果沒有概念,無法正確估算材料與工法。廠商配合搬運,但是如果設計師與承辦不了解,廠商估算材料可能會有誤差。志工活動與工程銜接介面需要相當多協調, 若出問題則履約責任難以釐清。

在具有特殊意義,及工程難度不高的步道可以運用。例如無障礙步道木棧板的引入。

承辦人員的觀念、經驗與協調能力是關鍵,找到有概念的設計者與廠商也是加分。 重要的是在工區、工序的切分,避免工作互相卡住進度,或是權責不明確。一般來說,應以未列入工程段落,在工程後期,引進志工進場施作為宜。然而志工工作規劃應在工程設計階段即參與討論、協調與審查,以利工程整體協調性較一致。

  1. 開口契約

指以勞務採購方式,以一定金額委託承包廠商,即時處理步道修護工作,工作內容視管理單位需求與工料用量決定,較為彈性即時。通常用於救災搶險或多條步道維護之需求。

比工程彈性,可以及時解決步道問題。經 費相對較便宜。

只能就原本的設計進行材料的更 換,如果原本的設計不佳,則會一直持續地錯到底。例如土包袋、過多過密的枕木,沒有側擋的木板步道。一年一聘也無法累積專業經驗。

若在較為自然步道屬性的步道上,讓開口契約的工班能較專注 發揮在步道本身的功能維持,而非設施的抽換。設施也是以山屋等步道周邊的設施做保養與維護為宜。

必須先從設施減量檢討之後,才能開放以開口契約進行維護。因此,同樣需要先有專業的步道總體檢核規劃,訂定分年分期施作的設計與工法建議,再據此交由開口契約廠商執行。

  1. 社區雇工購料

指以點工叫料的方式,補助社區完成較小型的勞務工作。經費來源通常來自社區林業計畫。

給社區工資誘因進行社區型的步道維護, 比較能常態維護。

工資誘因不足,社區工班能力不穩定,人口老化,無法形成真正的就業市場,工作時間也難以要求。社區自有工法觀念要改變也不容易。品質難以把關。也會類似社群自給典範。社區主事者改換人選也會影響後續的持續。

社區型、長度較短的步道,步道本身較無吸引力,則由社區自行維護較有誘因。

工資要突破一天800元的迷思,因應技術與人力投入給予符合功率的工資。且要做品質管控。有時結合工作假期,付費志工適當的結合,可以刺激社區工班 的態度。 如果社區工班有營造廠證照或成立勞動合作社,則可直接以生態工程方式承接,或以結合課程教育訓練的勞務委託進行,則條件會較為合理。

  1. 技術認養

為步道認養中的一種特殊形式,認養分為一般認養、財務認養,前者處理步道簡易清潔、設施損壞通報等,後者為個人或企業提供經費作為步道維護之用。技術認養則是操作步道維護,需提出步道維護計畫書,與林區管理處協調討論確認工項內容,並需提交成果報告。通常為具有一定程度專業的團體。

如果找到積極度高,本身也具有專業的團 體,可以減少公部門的維護管理負擔。

因為沒有補助誘因,且需要一定專業門檻,一般民間團體意願不高,可能最多做到山徑指標維護。

山徑型的步道,由專業團體已經 規劃以及製作完成,交給認養團體屬於技術性較低的比較容易成功。

如果要邁向步道維護的技術性認養,除應提供詳細的計畫書作為審核、討論、把關的基礎,仍須提供步道師等技術人員帶領,一方面做到降低門檻,二方面 就可以做品質把關。如果有工作假期活動的辦理權限與部分補助,或申請社區林業補助、媒合財務認養與技術性認養策略聯盟、與生態旅遊路線特許之單位結合,較可能穩定推動。

  1. 步道工/ 山屋管理員、協作團體參與

指編列經費雇用臨時工作人員, 協助步道巡護、步道設施修繕等工作,目前僅有臺東林區管理處有此模式,其中工數可用於臨時雇請山屋管理員、原住民協作人員就近執行步道維護工作。

善用現有或新設置步道常駐人員或常用團 體之人員,可使步道有良好的常態維護, 步道教育訓練之技術也可累積延續,可節 省工程經費。

步道工之工數與經費主要在資本 門,若要發揮效果甚至要成為編 制,在現有的人事與主計原則下,可動用的資源與制度有所侷限。

在較偏遠的山區,有山屋等既有常駐人員的情況下,且有其他專款專用的經費來源支持下,可以優先採用這種方式。

工數不足的問題,或許可以考慮以山屋或遊樂區等發展基地營,招募長天數志工,搭配步道工執行步道常態維護,以發揮更大效能。然若招募外部志工,則需要具有步道師能力的人員帶領,以確保工作品質及人員安全。

註:

  1. 以步道為主體的完整的生態環境與人文歷史調查後,以【步道總體檢核與規畫】以及【步道景觀小組】作為所有模式的施作依據。 
  2. 第一線的工作品質與效率在【步道師】的專業認證,形成職業;步道成果的品質把關可以加入評比制度,例如【綠質獎】;若步道吸引力足夠,且有閒置的空間與良好的服務機能,且有山莊管理單位,則常態化的步道維護可以嘗試【基地營】。 
  3. 志工隊與工作假期的誘因、動機決定了成員組成結構,以及後續的組織文化的建立,現場的成就感與積極度也會有所不同。 
  4. 原則上運用志工都應由運用單位負完全責任,包括施工品質、人員安全與民眾國賠等,因此運用單位必須做好把關。

 

手作步道操作模式選擇路徑圖

 

--出處:徐銘謙,《手作步道操作模式及其在生態旅遊的應用》,專輯:生態旅遊與手作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