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步道原則與效益

手作步道執行原則

(1)考量環境生態

順應步道所在地的氣候、地質、原生生態習性等,兼顧使用者特性與棲地整體性。

(2)考量人文歷史

依循歷史反映工法,結合傳統工藝、在地知識進行因地制宜的「適切設計」。

(3)設定環境承載量

基於在地資源調查,設定可接受的遊客衝擊程度,進行步道分級及相對應的施作強度,提供從大眾化到荒野級多樣的遊憩體驗機會。

(4)盡量就地取材

減少外來材料從採礦到運輸在能量與資源的損耗,善用現地既有自然材料。

(5)重視常態維護

確保步道具備一定彈性能因應大自然的變化,又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性。

(6)強調公私協力

土地管理單位、專業者與民間組織從規劃討論、施作與後續維護需共同參與、平等合作。

 

手作步道效益

手作步道將隨著更廣泛、常態推廣採用,使建置成本降低而更加凸顯從設施材料轉向人力就業的長期效益。除此之外,手作步道尚具有步道工程無法取代的以下效益:

(1)生態效益:

手作步道減少機具使用與外來材料搬運,對步道周遭的生態干擾最小,對於地球自然資源的取用也能減少,產生的廢棄材料也因此減少。手作步道以源頭處理排水問題取代末端處理鋪面,天然化的結果在景觀視覺上融入自然、也能減少鋪面硬體造成棲地切割效應,由於微生態系維持較完整,生物多樣性較豐富。

(2)減緩暖化:

一般步道工程常有水泥耐用的迷思,事實上山林的變動需要彈性的自然步道才能適應,仰賴進口的水泥材料在其從生產、運輸到棄置的生命週期中都不斷釋出二氧化碳,粗估每1公噸水泥排放880公斤二氧化碳,而用於步道工程中的每立方米的混凝土中有0.37公噸水泥,也就是每立方米步道水泥材料排放326公斤的二氧化碳。在當今全球暖化的時代,以手作步道取代水泥思維,除了能有效降低溫度,也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經濟效益:

在國家財政支出日益緊縮,而過去步道廣設的硬體設施,已經進入高度密集的維護年限時,推動天然步道零損失之概念,不只具有環境保護之意涵,更能具體節省政府之硬體支出,工程經費結構中,材料與搬運是最主要的,手作步道強調現地材料運用,以及符合現地微環境的規劃,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放入規劃設計,可大幅減少經費支出,政府支出適度轉移到鼓勵輔導社區、志工日常認養維護與專業課程培訓,仿造美國阿帕拉契山徑等建立常態維護體系,可在步道出現問題之初加以排除,或有效預防,從源頭減少工程支出與破壞。

(4)減少損失:

步道本身的生態、歷史人文、景觀美質,乃是步道的重要資產,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然而現行許多工程缺乏對步道資產的理解與美學的感受,工程施工破壞了自然、古蹟,往往難以回復,使得人們走上的步道不再能連結自然與過去的時空,成為一條寂靜的步道、沒有歷史的步道,當步道主要的景觀美質被破壞,缺乏解說資源與吸引力,人們不再造訪,反而變成閒置無用的步道,造成更多無謂的浪費與損失。

(5)減少風險:

層出不窮的案例說明,越多硬體設施帶來越多安全風險,管理維護人力與經費成本也隨之增加,民眾因設施造成的危險增加國家賠償支出,手作步道主張反璞歸真、減量工程設施,反而可以減少設施帶來的風險,引入更多志工參與手作步道過程,進一步透過親身體驗,達到與大眾觀念溝通的效果,參與志工常常反映更加認識自然與入山風險,更加理解步道維護之辛勞與不易,更加不害怕泥濘,打破設施帶來便利安全的步道迷思,更加支持國家步道理念。

(6)創造新經濟:

手作步道與志工人力資源之結合,並結合社區本來發展的生態旅遊,就能引進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的特色遊程,此種遊程由於深入在地、遊客放慢速度住在社區,除了參與步道維護,尚有食宿、交通、導覽、DIY等體驗活動搭配,由此可創造社區小民經濟,運用社區多元就業人力可以創造就業機會,而隨著手作步道專業化體系建立,步道學訓練課程、步道師等新興職業出現,皆有助於新的經濟循環。

(7)改善社區關係:

無論是林務局的社區林業、水保局農村再生等社區培力、社區營造之計畫,其本意是使土地管理單位與周邊社區關係改善,手作步道強調公眾參與的趨勢,讓民眾能參與所處公共空間的塑造,建立社區意識,而且藉此了解到自己身處環境的特質與驕傲,建立環境維護的責任感,也有助於分擔土地管理單位長期的管理成本。

(8)累積社會資本:

當代社會已經從依賴經濟資本、政治資本提升到生態資本、文化資本,以及做為民主政治中建立公民社會重要基石的社會資本,一方面納入使用者需求,使專業知識普及,有助於多元需求的納入,溝通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來自不同領域、意識形態、政黨立場的志工共同為土地回饋貢獻,重建面對面的溝通情境與社會信任,對民主政治的長遠發展將有重要助益。

(9)增加附加價值:

手作步道與環境教育的結合,手作步道是最好的山野教育,不只是消費自然,能從欣賞自然進一步到回饋自然,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可以創造許多無形的附加價值,包括體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乃至人與自然關係的重建,後者更能解決現代青少年的大自然缺失症,對於國民身心靈健康有所助益,有效減少健保與公衛支出成本。

手作步道不僅著重環境生態面的關懷,同時也強調刻劃在步道上的社區發展、歷史脈絡,如何藉由古道的復舊,重新將步道與周邊社區連結起來,並導引社區居民看見古道的價值與歷史意義,不僅是在地生活脈絡的重建,更能打造有別於其他地區的觀光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