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師認證機制

千里步道自2013年起,規劃了以「步道」為核心,跨科際、跨領域的專業志工培訓課程--「步道學」,並於2015年發展出「步道師」認證體系,期待透過步道學及從實務工作做中學的訓練,逐步養成具備知識、具有社會行動實踐力的專業化志工。為了使這個「專業化」的過程更具社會公信力,將以本準則明確定義步道師身分取得,及不同層級如何認證的機制。

步道師培訓與認證體系

種子師資

完整通過步道學入門與實務培訓課程,且經步道學講師群(講師群由步道師及資深步道師組成)評估具備至少一項「核心能力」者,可取得「種子師資」的候選資格。

此外,經千里步道認定,曾參與過課程內容、時數與步道學架構相近的訓練課程,並取得相關證書者,亦可視為等同於步道學結業資格,且經步道學講師群評估具備至少一項「核心能力」者,將同樣可取得「種子師資」的候選資格。

取得種子師資候選資格者,千里步道將依步道學講師群的評估及徵詢個人意願,邀請加入「步道師共學社群」獲得參與籌備、協助手作步道活動的實習機會,並在實際參與實習後正式成為種子師資。

核心能力與技能等級

成為種子師資,表示在從事手作步道相關工作的專業職能上,至少具備了基礎的「知識」,而「態度」與「技能」這兩個向度則從「五項核心能力」與「群體及工法技能等級」作為評估依據。

五項核心能力包括:

  1. 步道環境觀察:能依據環境因子及人為因子等面向蒐集資料並進行實地調查,具備基礎資料蒐集彙整、調查工具使用、步道資源紀錄等能力。
  2. 步道課題分析:能應用蒐集與調查所得之步道基礎資料,分析步道現況以及環境課題,具備調查資料應用、環境課題評估與分析、步道工項/工法判斷等能力。
  3. 方案規劃執行:能綜合所學整體評估出步道課題對策,規劃籌辦具體可行的志工方案,具備活動專案計畫籌備、工項/工法施作與帶領、紀錄文書行政等能力。
  4. 團隊溝通協調:能統籌相關資源並結合志工能量,合作協力發揮步道守護的行動力量,具備連結步道守護資源、團隊執行的分工安排、志工管理與領導統御等能力。
  5. 環境理念宣達:能善用資料及所學,有系統地向公眾及步道關係人溝通傳達環境理念,具備手作步道理念的主動宣傳、環境保育與無痕山林價值宣達等能力。

群體技能是指能夠帶領、指導、經營志工團隊的能力,包含領導統御、危機處理、志工管理、專案設計、團體動力、協調與溝通等,涉及與人際互動相關的技能。

工法技能是指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判斷、規劃、解決步道課題的能力,包含步道資源調查監測、現場環境課題判斷、步道工項規劃設計與工法施作等,涉及實作技術的技能。

群體及工法技能依照以下內涵分成三個等級:

  1. Level 1:對該項技能具備初步的認識與觀察,有基本的知識,能在指導下完成任務。
  2. Level 2:對該項技能具備理論基礎與應用實際操作的知識,具有判斷課題的能力。
  3. Level 3:對該項技能具備專業的知識,可統籌與輔佐帶領人員,具有規劃實作能力。

種子師資透過參與規劃、舉辦、協助手作步道活動執行等實務工作累積實習時數,達一定時數標準,並經講師群評估具備相符的核心能力及群體與工法技能等級後,便可依個人意願參照以下層級體系晉升。

回流訓練

儘管各層級步道師的資格授予是一種「能力認證」,但為了促進步道師了解手作步道相關動態、確實掌握步道運動理念,本準則依不同層級訂定參與「步道師回流訓練」的需求時數,作為評估其能否持續參與共學社群、履行權利義務的標準之一。

回流訓練是指由千里步道主辦或承辦,依「手作步道培訓課程體系」(詳見附件)所規劃之各項分類課程,或針對步道師共學社群所召集之年度交流聚會。回流訓練參與時數的統計,應以「實際參與」為準,並由千里步道於每年1月結算前一年度之時數;以連續3年期間為單位,3年內未達規定需求時數者,原則上暫緩其代表千里步道參與、出席手作步道活動之資格,直到時數補足為止。

各層級步道師回流訓練需求時數詳見「步道師培訓與認證體系說明圖」。
 

步道師培訓與認證體系說明圖

手作步道培訓課程體系規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