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論述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3】減法思維 步道健行更愉快
2014/05/31
編按:歷時將近兩年的「雙北步道鋪面調查」,在經過數十位鋪面調查志工實地走訪台北、新北總長將近 500 公里的郊山步道,看見許多光怪陸離的郊山現象,也為高度人工化的郊山步道感到憂心,這也成為我們今年倡議發起「台灣步道日」的重要初心。為了讓步道調查成果不只是冰冷與表面的數據,,...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2】步道全面硬化 傷身又侵山
2014/05/30
根據調查,新北市的水泥步道比例不足三成,遠低於台北市,然而一旦將其他各式各樣的鋪面類型加起來,將發現新北市郊山的天然步道比例僅存 37%(仍遠高於台北市的 10% )。各種人工化的鋪面存在於新北市郊山,其中又以「棧道」最為普遍,不過經驗上更常見的,其實是「壞掉的棧道」。
比起水泥混凝土,...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1】無限期支持 天然步道零損失!
2014/05/25
試著想像,一條通過荒野的路徑,它可能是近代才為山友走出,純粹提供登頂或覽景的登山路線,或是飽滿文化、歷史意涵的百年古道:過去提供漁獵、採集、交易、通婚、遷徙、征戰…等各式各樣功能。但無論如何,引領著人們走入自然的步道,總能滿足人類親近、回到自然的那份原始渴望,...
【轉載】台北需要一條山徑
2014/05/22
圖文/劉克襄(知名生態作家)
當一座城市被豐饒的郊山環繞時,我一直以為,都該擁有一條以上,長長的開闊山徑,橫跨市區的邊緣或核心。那山徑即安全又明亮,且視野良好,可以遼望整座整市。
那山徑也很綿長,不斷連結著樹林、公園和人行道,可以走個四天三夜。讓行山的人可以擁有在城市漫長走路,可以紮營露宿的權利...
解放步道的想像力—重塑安全感與風險觀
2014/05/13
在台灣,步道的安全性被無限上綱,導致在天然步道上一定要鋪上鋪面才不會積水泥濘、鋪上階梯才是方便好走、設置欄杆才會有安全感,這些材料往往是以為耐久不壞的水泥鋼筋,但在造山運動頻仍的台灣,水泥步道常常裂開損毀、鋼筋外露造成危險因子,原本被視為美與柔軟的落英繽紛,反而因為落在不透水鋪面而造成溼滑危機;...
【智庫沙龍-64】「從山到海:流域學習」系列之二:溯源精彩北勢溪
2014/05/08
活動時間:2014/05/23(五)18:30
活動地點:永和社區大學福 204 教室(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71號) MAP
住在台北的你,知道每天喝的水是從哪來的嗎?也許有人會說是翡翠水庫,但說得精確一點,應該是來自「翡翠水庫集水區」與「南勢溪集水區」,也就是新店溪的兩大上游支流流域。...
【推薦】餘生.共游
2014/05/05
當人與鯨鯊相遇,是溫柔的共游,還是殺戮的起點?
在海裡與你相遇
很想問你
去過哪裡 那邊發生甚麼事
那邊的人是如何對你?
「餘生.共游」紀錄片將在2014年5月,於公共電視(13頻道)首播。紀錄片導演柯金源,遵循著鯨鯊在中西太平洋上的洄遊地圖,區域涵蓋了台灣、日本、菲律賓等國家近岸海域,...
來自瑞士的廢核觀察
2014/05/02
早在 1960 年,瑞士便通過聯邦法律,強制規定私人住家和公共建設,都要建造核災避難室,政府必須提供足夠容納全部人口的核災緊急避難室。
我們家地下室就有一個核災避難室,那個門至少有 30 公分厚,我推不動,用了全部的力氣,只能拉開一點點。你可以說瑞士人近乎偏執狂,把核災想得太嚴重,...
【轉發採訪通知】三義愛石虎,不愛外環道!
2014/04/15
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全台灣只剩下四至六百隻,大多數分佈在苗栗淺山地區,位於後龍的棲地正受到殯葬園區的破壞而消失中,族群數量更大的三義-苑裡山區,則面臨農舍別墅的土地炒作、裕隆汽車三義二廠擴廠的開發威脅,台 13 線三義外環道新闢工程更是一刀劃進石虎重要棲地。石虎只出現在淺山環境,...
從山到海,流域守護:流域志工培力工作坊來囉!
2014/03/26
淙淙流水靜靜流過山林聚落和城市。為我們灌溉良田,孕育滋養大地,更提供我們日常的飲水。
認識生命之河以及其流經之地,是我們守護她的第一步。因此,我們以整體流域為尺規,並參考美國「Mountains-to-Sea Trail (MST)」的概念,透過調查工具的學習,結合環境教育的實作,豐富我們對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