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論述

辭職坡手作步道緣起

手作步道滴下的汗水與勞動,表達著參與志工對這條古道的心意,以及為堅持傳統與手作的努力,而這正是當代人的責任,如何為傳統知識與現代科技之間銜接與整合,並在持續前進的社會發展中,保有更多動人的元素。步道修復不僅是一條古道的再現,其所喚起的記憶,人與土地的關係,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認同、責任、傳承,...

夜騎,台江山海圳綠道的一堂課

今晚,我們師生乘著微微的細雨,夜騎台江歷史之路,也是台江公民參與之路,夜裡巡守六塊寮排水、和順工業區,沿途與同學介紹這條古稱直加弄圳的嘉南大圳,昔日的清白,清可見魚蝦,今日的髒污,黑臭難聞,始作俑者,台南市政府,要負最大的責任,究其因,公共機關將嘉南大圳排水線視為臭水溝的錯誤觀念,...

我現在就是一棵樹——為台灣步道日而寫

「讓我可以站起來,走向山,再爬一次。只要一次就好。」這是老媽走向人生盡頭前的唯一願望。從此以後,我每次走進山林時,都會想起老媽渴望能再爬一次山的眼神,和那一抹無奈的苦笑。我走向山,我開始往上爬,每當我走在山路上,就深刻的體驗到媽媽渴望能再爬山的那種生命熱情。 這是連日暴雨後的一個晴朗的早上,...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4】軟、硬兼施 親近步道更輕鬆

編按:歷時將近兩年的「雙北步道鋪面調查」,在經過數十位鋪面調查志工實地走訪台北、新北總長將近 500 公里的郊山步道,看見許多光怪陸離的郊山現象,也為高度人工化的郊山步道感到憂心,這也成為我們今年倡議發起「台灣步道日」的重要初心。為了讓步道調查成果不只是冰冷與表面的數據,,...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6】自己的步道自己救、翻轉步道的想像

編按:歷時將近兩年的「雙北步道鋪面調查」,在經過數十位鋪面調查志工實地走訪台北、新北總長將近 500 公里的郊山步道,看見許多光怪陸離的郊山現象,也為高度人工化的郊山步道感到憂心,這也成為我們今年倡議發起「台灣步道日」的重要初心。為了讓步道調查成果不只是冰冷與表面的數據,,...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5】公、私協力 步道守護鐵三角

編按:歷時將近兩年的「雙北步道鋪面調查」,在經過數十位鋪面調查志工實地走訪台北、新北總長將近 500 公里的郊山步道,看見許多光怪陸離的郊山現象,也為高度人工化的郊山步道感到憂心,這也成為我們今年倡議發起「台灣步道日」的重要初心。為了讓步道調查成果不只是冰冷與表面的數據,,...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3】減法思維 步道健行更愉快

編按:歷時將近兩年的「雙北步道鋪面調查」,在經過數十位鋪面調查志工實地走訪台北、新北總長將近 500 公里的郊山步道,看見許多光怪陸離的郊山現象,也為高度人工化的郊山步道感到憂心,這也成為我們今年倡議發起「台灣步道日」的重要初心。為了讓步道調查成果不只是冰冷與表面的數據,,...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2】步道全面硬化 傷身又侵山

根據調查,新北市的水泥步道比例不足三成,遠低於台北市,然而一旦將其他各式各樣的鋪面類型加起來,將發現新北市郊山的天然步道比例僅存 37%(仍遠高於台北市的 10% )。各種人工化的鋪面存在於新北市郊山,其中又以「棧道」最為普遍,不過經驗上更常見的,其實是「壞掉的棧道」。 比起水泥混凝土,...

【步道鋪面調查系列 - 1】無限期支持 天然步道零損失!

試著想像,一條通過荒野的路徑,它可能是近代才為山友走出,純粹提供登頂或覽景的登山路線,或是飽滿文化、歷史意涵的百年古道:過去提供漁獵、採集、交易、通婚、遷徙、征戰…等各式各樣功能。但無論如何,引領著人們走入自然的步道,總能滿足人類親近、回到自然的那份原始渴望,...

【轉載】台北需要一條山徑

圖文/劉克襄(知名生態作家) 當一座城市被豐饒的郊山環繞時,我一直以為,都該擁有一條以上,長長的開闊山徑,橫跨市區的邊緣或核心。那山徑即安全又明亮,且視野良好,可以遼望整座整市。 那山徑也很綿長,不斷連結著樹林、公園和人行道,可以走個四天三夜。讓行山的人可以擁有在城市漫長走路,可以紮營露宿的權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