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福興
紅羅村石滬工班
獲獎說明: 澎湖石滬群是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但在時代演進與社會變遷之下,具友善生態價值的石滬漁法因失去產值而沒落,石滬的疊砌技藝也逐漸隨之失傳。紅羅村石滬工班由幾位資深匠師帶領,致力培育在地青年傳承石滬工法,近年來已逐步修復多處聚落中的石滬文化地景。匠師工班精準掌握石滬修復的工序,以及配合水文、潮汐、穩固平整需求的選石和砌石工法,整個團隊不僅傳承了澎湖早年的集體海洋記憶、保存與自然共好的石滬建造及修復工法,也從年輕人返鄉推廣傳統文化智慧的環境教育、系統性爬梳歷史資料及紀錄石滬修復的過程中,找出與石滬相關權人及社區的共榮模式,同時帶動社會的參與和關注。
石滬上方的平整面提供行走的需求,反映澎湖岸際居民與海洋自然環境互動過程,發展出來的生態知識與身體技術,可以提供相關機關在建置海岸步道時,相互參照的文化系統。
白鷺部落masa'e古道祭
獲獎說明: 在排灣族的幾個重要祭典中,「修路」是祭儀前籌備的一環,用意是讓祖靈可以回來,也讓獵物可以進來;而中排灣的屏東來義南三村,更進一步發展出每年一次的「masa'e古道祭」,即修路納福的祭儀,並維持至今。古道祭通常在11月雨季過後舉行,透過祭儀進行道路整理。祭典第一天,會先去一處巨石進行儀式,向神靈宣告古道祭開始;第二天修復公共古道;第三天修復私人古道;修路完成後,會分送福糕給族人,象徵納福。在白鷺社區排灣族古道祭中,部落展現的社群凝聚力、對於公共使用通道自發性的維護、以及傳統儀式的傳承,反映出每年受到汛期颱風季節影響後,族群定期維護周邊自然環境,避免天災造成人禍,是人與自然相敬、相生、相惜的最佳實踐。
平面報導:
澎湖日報 - 澎湖新聞網〈紅羅村石滬工班 榮獲第四屆榮譽步道師獎項〉:https://penghudaily.blogspot.com/2024/05/blog-post_83.html
新聞報導:
中央廣播電臺〈步道不僅有文化還有神話 小野:努力認證其無形資產〉: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04123
鏡週刊 Mirror Media〈第四屆榮譽步道師出爐 閩客原三位耆老、團體獲獎〉:https://www.mirrormedia.mg/external/hakka_115021
公視新聞網 PNN〈第4屆「榮譽步道師」頒獎 表揚對維護環境、文化貢獻〉: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92471
客新聞 HakkaNews〈第四屆榮譽步道師出爐 閩客原三位耆老、團體獲獎〉:https://hakkanews.tw/2024/04/28/fourth-of-all-the-first-three-senior-citizens-of-fujian-have-won-the-award/
聯合新聞網〈澎湖湖西傳承、記錄石滬工法 獲選榮譽步道師〉:https://udn.com/news/story/7327/7928662
中央社 CNA〈澎湖湖西傳承、記錄石滬工法 獲選榮譽步道師〉: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4280062.aspx
蕃新聞〈傳承.記錄手工步道工藝 榮譽步道師頒獎〉:https://n.yam.com/Article/20240428623436
蕃新聞〈一起走路吧!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n.yam.com/Article/20240429545730
蕃新聞〈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n.yam.com/Article/20240429827540
客家電視台〈傳承.記錄手工步道工藝 榮譽步道師頒獎〉:https://www.hakkatv.org.tw/news-detail/1714277571861065
中央社訊息平台〈一起走路吧!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9291
yahoo新聞〈致敬榮譽步道師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tw.news.yahoo.com/%E8%87%B4%E6%95%AC%E6%A6%AE%E8%AD%BD%E6%AD%A5%E9%81%93%E5%B8%AB-%E9%96%A9%E5%AE%A2%E5%8E%9F%E6%97%8F%E7%BE%A4%E5%85%B1%E5%AE%88%E8%87%BA%E7%81%A3%E5%8F%A4%E9%81%93%E6%96%87%E5%8C%96-011615649.html
台灣新生報〈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www.tssdnews.com.tw/?FID=64&CID=737003
謝福興
代表人:邱靜慧總幹事
世居六龜新威的謝福興先生家族務農,他自小從祖父、父親輩習得傳統砌石工法。由於謝家的田地是緊鄰荖濃溪的「河壩地」,只要逢雨,湍急的水勢就有可能沖毀田地;2009年,莫拉克颱風沖毀荖濃溪畔的田地,謝老師傅以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利用荖濃溪的石頭,以簡單的工具「石挖仔」、「鐵橇」與「畚箕」,自行用人力砌石--「咬(Ngau)」和「楔(Xiab)」的工法技巧,修補家中五分半的耕地,疊砌了200公尺長、100至190公分高的田埂。老師傅順應荖濃溪周邊環境而發展出砌石工法與在地智慧,也不忘提攜後代,持續教授工法技術,並將傳統砌石運用在現代「河溪治理工作」,帶動自然環境遭破壞與修補的反思。
砌石護坡在步道的上下邊坡是常需運用的技術,在現今慣性仰賴水泥、機具的時代,乾砌卵石的結構穩定難度,更使匠藝顯現其精湛與文化價值。
紅羅村石滬工班
代表人:楊馥慈負責人
獲獎說明:
澎湖石滬群是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但在時代演進與社會變遷之下,具友善生態價值的石滬漁法因失去產值而沒落,石滬的疊砌技藝也逐漸隨之失傳。紅羅村石滬工班由幾位資深匠師帶領,致力培育在地青年傳承石滬工法,近年來已逐步修復多處聚落中的石滬文化地景。匠師工班精準掌握石滬修復的工序,以及配合水文、潮汐、穩固平整需求的選石和砌石工法,整個團隊不僅傳承了澎湖早年的集體海洋記憶、保存與自然共好的石滬建造及修復工法,也從年輕人返鄉推廣傳統文化智慧的環境教育、系統性爬梳歷史資料及紀錄石滬修復的過程中,找出與石滬相關權人及社區的共榮模式,同時帶動社會的參與和關注。
石滬上方的平整面提供行走的需求,反映澎湖岸際居民與海洋自然環境互動過程,發展出來的生態知識與身體技術,可以提供相關機關在建置海岸步道時,相互參照的文化系統。
白鷺部落masa'e古道祭
代表人:陳文山理事長
獲獎說明:
在排灣族的幾個重要祭典中,「修路」是祭儀前籌備的一環,用意是讓祖靈可以回來,也讓獵物可以進來;而中排灣的屏東來義南三村,更進一步發展出每年一次的「masa'e古道祭」,即修路納福的祭儀,並維持至今。古道祭通常在11月雨季過後舉行,透過祭儀進行道路整理。祭典第一天,會先去一處巨石進行儀式,向神靈宣告古道祭開始;第二天修復公共古道;第三天修復私人古道;修路完成後,會分送福糕給族人,象徵納福。在白鷺社區排灣族古道祭中,部落展現的社群凝聚力、對於公共使用通道自發性的維護、以及傳統儀式的傳承,反映出每年受到汛期颱風季節影響後,族群定期維護周邊自然環境,避免天災造成人禍,是人與自然相敬、相生、相惜的最佳實踐。
媒體報導
平面報導:
澎湖日報 - 澎湖新聞網〈紅羅村石滬工班 榮獲第四屆榮譽步道師獎項〉:https://penghudaily.blogspot.com/2024/05/blog-post_83.html
新聞報導:
中央廣播電臺〈步道不僅有文化還有神話 小野:努力認證其無形資產〉: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04123
鏡週刊 Mirror Media〈第四屆榮譽步道師出爐 閩客原三位耆老、團體獲獎〉:https://www.mirrormedia.mg/external/hakka_115021
公視新聞網 PNN〈第4屆「榮譽步道師」頒獎 表揚對維護環境、文化貢獻〉: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92471
客新聞 HakkaNews〈第四屆榮譽步道師出爐 閩客原三位耆老、團體獲獎〉:https://hakkanews.tw/2024/04/28/fourth-of-all-the-first-three-senior-citizens-of-fujian-have-won-the-award/
聯合新聞網〈澎湖湖西傳承、記錄石滬工法 獲選榮譽步道師〉:https://udn.com/news/story/7327/7928662
中央社 CNA〈澎湖湖西傳承、記錄石滬工法 獲選榮譽步道師〉: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4280062.aspx
蕃新聞〈傳承.記錄手工步道工藝 榮譽步道師頒獎〉:https://n.yam.com/Article/20240428623436
蕃新聞〈一起走路吧!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n.yam.com/Article/20240429545730
蕃新聞〈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n.yam.com/Article/20240429827540
客家電視台〈傳承.記錄手工步道工藝 榮譽步道師頒獎〉:https://www.hakkatv.org.tw/news-detail/1714277571861065
中央社訊息平台〈一起走路吧!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9291
yahoo新聞〈致敬榮譽步道師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tw.news.yahoo.com/%E8%87%B4%E6%95%AC%E6%A6%AE%E8%AD%BD%E6%AD%A5%E9%81%93%E5%B8%AB-%E9%96%A9%E5%AE%A2%E5%8E%9F%E6%97%8F%E7%BE%A4%E5%85%B1%E5%AE%88%E8%87%BA%E7%81%A3%E5%8F%A4%E9%81%93%E6%96%87%E5%8C%96-011615649.html
台灣新生報〈致敬榮譽步道師 閩客原族群共守臺灣古道文化〉:https://www.tssdnews.com.tw/?FID=64&CID=73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