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榮譽步道師

林先朝

1945年生
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初英山砌石工匠
花蓮縣農村再生素人(砌石)達人獎
十年來戮力協助社區傳承傳統工藝
指導、帶領社區工班,並為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開班授課
 

推薦單位: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
代表人:鍾寶珠監事

獲獎說明
初英山腳下的南華村,從前日本移民村的跑馬場,是木瓜溪洪氾來時的「初淹」地帶。飄洋過海來到後山的漢人移民,胼手胝足在這塊滿是礫石的河川沖積地打造家園,近百年來適應環境、就地取材的砌石工藝,就在砌石達人阿朝師的手中穩穩接下傳承。談起石頭便顯得神采奕奕的阿朝師,年輕時不僅參與木瓜山林場運材鐵道橋的重建,更因為一手砌石功夫受到青睞,弱冠之年就擔負修葺鐵道橋柱護坡的重責。儘管年事漸高,卻仍硬朗地投入社造,率領砌石工班重現初英社區風華。在阿朝師眼中,每顆石頭都有它獨特的姿勢,「圓石」、「海石」、「駝背石」,一顆顆翻弄擺放成矮牆、田埂與「馬頭」。透過阿朝師的雙手,重建的不只是頹倒的「落山風擋風牆」、「竹茅屋」,更再現了傳統匠師重視細節的嚴謹作工,也讓居民一點一滴找回過往傳統農村中,鄰里間溫厚的情感聯繫。

頒授日期:2020 年 8 月 9 日

短版影片-榮譽步道師林先朝
完整版影片

 


范光政

1942年生
新竹縣北埔鎮外坪村打石耆老
從小與打石師傅學習打石、剖石技藝,至今仍廣泛運用於生活之中。

 

推薦單位:新竹縣北埔鄉南外社區發展協會
代表人:葉貴霖理事長

獲獎說明
新竹北埔郊外的外坪村,曾是永光茶葉公司製茶廠的所在地。殘存的紅磚街屋、三合院老宅,見證著這輝煌的過去。綠意盎然的梯田茶園,淙淙水流而過的砌石拱橋,是范光政先生生長的地方。從小看著父執輩在此打石造橋、修築石階,耳濡目染之下,習得了一身精湛的剖石技藝。判斷石頭截面紋理,計算孔洞間距,細緻地操作打鑿工具、精準的力道掌控。撬棒撐開的瞬間,揚起塵土,巨大塊石一分為二,成為步道上的踏面,或疊砌為田埂,或連拱化為渡溪橋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在這響徹山谷的打石聲中串起。映照在謙遜身軀之下的,是那道堅毅的形影,一手鎯頭,一手鑿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

頒授日期:2020 年 8 月 9 日

短版影片-榮譽步道師范光政
完整版影片


杜忠勇

1940年生
屏東縣霧台鄉阿禮部落魯凱族人
從小隨著父親在山林間學習部落男子耕田、狩獵、採集、疊石等技能,
長年累積豐富砌石經驗與優異長跑能力
為阿禮部落長老、傳統獵人

 

推薦單位: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
代表人:陳美惠教授

 

獲獎說明
海拔1,200公尺,台24線公路終點所在的阿禮部落(Adiri),是位在中央山脈南段由頁岩與板岩交疊造就而成的「雲端古國」。依循著三百多年來依山而存、就地取材所累積發展的砌石智慧,年邁八十的ama Ripunu(杜忠勇長老),身手俐落地搬動大塊石板,清晰口述講解西魯凱群的疊石細節;那是杜忠勇長老從10歲就開始跟著父執長輩深入山林、觀察學習七十載的生命經驗。長老完整地承襲了部落傳統工法的知識系統,巧妙善用「公石」(sawvalay)、「母石」(ababay)的不同特性,鑿切疊砌,維繫著部落地景樣貌百年來的靈魂。走在連接阿禮上、下部落的Sasadra古道上,長老細數一塊一塊在莫拉克風災後他們帶領部落年輕族人,重建修復的石板路。當陽光透過樹隙落在他既靦腆又驕傲的笑容上,彷彿便能看見這不只是石板,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蘊藏了幾世代積累的記憶與汗水結晶,和屬於Adiri與這片土地的緊密連結。

頒授日期:2020 年 8 月 9 日

短版影片-榮譽步道師杜忠勇
完整版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