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榮譽步道師


呂來謀

1932 年生
屏東縣三地門鄉達來部落排灣族人
曾任三地門鄉傳統文化推展協會理事長
於達瓦達旺長老教會擔任民意長老 20 多年

推薦單位: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社區林業研究室
代表人:陳美惠教授

獲獎說明
橫過溪谷的達來吊橋,一線連結著達瓦達旺(Tjavatjavang)新、舊部落的文化傳承,而隱蔽在溪谷左岸的舊部落,是一座近百年的「石頭城」。對部落碩果僅存的石板屋工匠、86 歲的 vuvu 呂來謀而言,這座石頭城是他 5 歲起的生長記憶,而石板構築成的家屋、石頭鋪成的道路,更是他努力推動傳承的使命。看著 vuvu 拾起隘寮北溪沖刷出來的板岩,一層一層堆疊出 mupu(乾砌石駁坎),細緻調整擺放成一段 zema qe ta(砌石塊或石板鋪成的路面);或敲打 padid(鑿石工具)將巨岩剖開化作一片片石板。排灣族人適應環境、歷經淬鍊的工藝靈魂,就在他厚實變形的指頭一伸一握之間展露無遺。

頒授日期:2019 年 1 月 5 日

https://youtu.be/SKlfSpVUdCs


羅吉榮

1939 年生
新竹縣關西鎮南山里客家人
曾為 2016 年新竹縣社區規劃師訓練示範片竹、竹萁製作
受邀為 2018 年渡南古道工作假期示範乾砌卵石工法

推薦單位:新竹縣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
代表人:羅功奇理事長

獲獎說明
新竹關西是古大漢溪河道沖積區,紅土卵石成了當地標誌性的特色元素。八十歲的羅吉榮師傅從小生長於此,不僅習得一身運用卵石疊砌駁坎的技藝,各種客家人就地取材、善用山林資源的生活器具也難不倒他。他示範乾砌卵石時,先用竹桿與細繩拉出名為「三分水」的內傾水準線,依序不規則的交疊卵石,特別強調每顆石頭上下左右之間,都必須緊密靠近、咬合。每砌完一層就用沙耙將土石回填駁砍後方,如此層層依水準線向內退縮,最後完成穩固的駁坎,充分展現出客家先民順應環境、刻苦生存的「硬頸精神」,是值得傳承學習並富含文化價值的工藝技術。

頒授日期:2019 年 1 月 5 日

https://youtu.be/7Y10KtmDxe0


伍玉龍

1962 年生
南投縣信義鄉東埔部落布農族人
曾任玉山國家公園嚮導、巡山員、神鷹搜救隊隊長
2009 年歐都納世界七頂峰攀登隊隊長
多次指導步道工作假期、古道修復工作
指導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傳習
現從事山區步道修復與避難山屋工程施作

推薦單位: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代表人:周聖心執行長

獲獎說明
登山界無人不曉的「台灣雪巴」,台灣無氧、無協作攀登上八千公尺高峰的第一人。幾乎像是神一樣的存在,卻懷著低調務實的職志;那或許是啟蒙自族內長輩以身作則的潛移默化,也可能是深植於血脈裡的文化傳承。每當卸下登山裝備,他的日常是帶著年輕族人組成的工班,在台灣各地高山從事友善環境的高山步道營造工程。因為從不吝惜提攜後進,他願意在工作滿檔的夾隙間,風塵僕僕地從一座山趕到另一座山,用一雙厚實有力的手掌,施展兼融國際視野與原住民族傳統智慧的工法技藝。面對曾讓他幾乎喪命的高山工程風險,大難不死的他依舊是淺淺的微笑,因為山就是家,而給每個回家的人一條安全的路,是他此生的職志。

頒授日期:2019 年 1 月 5 日

https://youtu.be/V8yy_Ckh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