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步道大會日程

總覽

走過嚴峻的疫情,因著對「步道」的共同關注,我們即將再次相聚,共同體驗步道帶來的歡樂,也希望透過ATN的國際連結,串起更緊密共好的交流。因此我們特別將第四屆的大會主題定名為:Together We Go Further (齊聚,夢想之路)。​

回顧距今百年前的1921年,也正是班頓麥凱號召發起串連阿帕拉契山徑的里程碑,百年來,匯聚強大的公民社會與志工力量,也帶動了全程行者的徒步夢想。大會主場專題【致敬百年:傳承與創新】將回顧、分享這百年歷史,一路開展來到二十一世紀遍及全球各地的步道風潮。​

而面對全球環境、金融、健康、安全等更加急遽的變動與挑戰,步道如何保持韌性?各分場將分別從「疫情影響下的移動與步道政策」、「氣候變遷與環境衝擊的步道調適」、「高齡社會、族群文化與地方創生的步道活化」、「維護步道的韌性系統與制度設計」、「步道共同體:民間的韌性與區域和平」五大子題,進行探討與共思。​

謹以這知性、感性與體驗兼具的豐富議程,迎接您的到來和參與。

大會手冊中文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wp23aFKfoHFzduYHNaH2gzOvjBeRgUE2/view


大會五日流程

2022/12/2~3 步道研討會議程


大會主題

專題場次:致敬百年:傳承與創新

百年既是指很久遠的傳統,也是指涉距今一百年前特定發生的事。1921年是美國阿帕拉契山徑發起的里程碑,這條步道由班頓麥凱號召倡議,在公部門與強大的公民社會與志工力量下成就,成為舉世知名的長距離步道,帶動了全程行者的傳統,也奠基了山徑為促進荒野保護助力的倫理觀,也發展出專業的步道建造的技術傳承。在二十一世紀新創的各地許多步道,多是踵繼其志或受其啟發,例如在日本的信越步道、太平洋潮風步道,以及在台灣推動手作步道的千里步道。東亞各國有悠久的文化傳承,又以海洋相連、相互交流影響,步道也展現了這種兩面性,既有其傳承古老文明的基礎,如日本的四國遍路、熊野古道,也有承繼海洋文明的開放進取精神、在周遊四海後接受新觀念與勇於創新的成分,例如受到西班牙朝聖之路啟發的韓國濟州偶來步道,以及隨之而四處推展的偶來姊妹步道系統與世界步道友誼的聯盟。​​

當2022年在台灣舉辦亞洲步道大會,於此時,我們致敬百年的盛事,邀請像海浪般彼此相連動的步道組織齊聚一堂,分享傳承與創新的夢想之路;而此地,台灣正展現了強烈的海洋性格,有著受中國大陸影響的清代古道,也有日本留下的台北四國遍路、高雄六龜的東海道,也有連結西方傳教士興建的美麗天主堂的花東朝聖之路,以及兼具了美國阿帕拉契、日本近自然工法和本土傳統技藝的手作步道工法,更有當代與韓國濟州偶來締結的友誼步道,傳承與創新正是各國夢想之路的共同價值、共同語言,藉由這場次,我們可以相互看見,在夢想之路上的我們是如何形成、如何連結,我們有多麼相近,又有多麼不同。​

分場主軸與子題:面對變動與挑戰,步道如何保持韌性?

韌性是面對災難時,能夠減少受損、並且快速恢復的能力。我們剛從一場席捲全球共同的災難中逐漸走出來,這場全球公衛的災難提醒著我們,全球是緊密相互連結的命運共同體,而且在邁入21世紀中期的時刻,許多科學家的研究或正在發生的事態,提醒我們,全球面對的變動與挑戰是越來越劇烈,而且可能突如其來。這些變動與挑戰當然也波及步道的範疇,步道提供人們面對現實中的挑戰,恢復健康與身心狀態,但是當全球變動加劇,也同樣為步道活動帶來條件的改變與困境,步道運動難以置身事外,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首當其衝。作為步道經營管理的團體,如何發現在地的課題,從各國的文化傳統與制度特性中發展出因應的對策,透過分項主題的研討,或許我們能相互學習經驗,形成一個更富有韌性的有機社群,在變動的時代中相互支持、迎接挑戰。​

子題一:疫情影響下的移動與步道政策

Covid-19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影響到作為戶外開放空間的步道都必須宣布封閉的公衛危機,特別是許多跨國的長距離步道健行者,甚至在出入境的移動都受到嚴格的限制。Covid-19的預防必須阻絕人與人的接觸、保持社交距離,而熱情的步道社群之間的交流也因此必須中斷,在疫情嚴峻的國家中,步道組織各自做出哪些艱難的決定與管理的策略,以因應這場公衛危機。特別是涉及到沿線的社區經濟,以及想要到戶外尋求解悶、追求健康的使用者很可能難以管控,另一種極端可能是,因為城市室內空間管制,而人群湧向戶外,可能導致其他的衝擊,如何細緻地做好防疫措施,以避免因為輕忽而造成疾病流行破口,各國步道組織有哪些可能的嘗試可以相互交流。​

子題二:氣候變遷與環境衝擊的步道調適

地球逐年升溫、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加劇,由此而來在不同的國家產生不同的影響,許多在寒帶的地方可能積雪變少,影響山上水源,也改變動植物生物樣態,有些在夏季原本就較為炎熱的地方,可能高溫不斷創新高,導致健行者可能有熱中暑等人體的危害。而在後續相伴而來的可能會是一系列的環境衝擊,以及隨著更多人群在戶外活動乃至各類型嘉年華、賽事等舉辦,可能會對步道環境造成踐踏植被、流水沖刷等對水土保持的危機,各國步道組織對於所在的環境衝擊有何觀察,又有哪些發展出來的調適與因應策略。​

子題三:高齡社會與地方創生的步道活化

許多步道往往是因為人群互動所需而發展出來的連結路徑,這些古道現在因為當前農村社區人口老化、人口外移,可能面臨無人使用、無人維護的廢棄問題,在日本就是所謂的「限界集落」問題,另一方面,有許多地方正在試圖發掘這些具有吸引力的古道作為觀光資源,吸引外界的遊客進入這些面臨危機的鄉村,延長停留的機會與時間,以增加社區經濟活絡的可能性,這些在日本的嘗試就是所謂的「地方創生」,但高齡化的服務系統能否支持步道所需的機能,究竟步道在高齡社會的人口趨勢下,面對危機還是變成轉機?而高齡社會下,行走步道的使用者結構也在發生改變,各國面臨到什麼樣的趨勢與問題,又有哪些嘗試的作法與案例可以相互了解與學習。​

子題四:維護步道的韌性系統與制度設計

在自然環境裡面的步道,需要保持常態的維護管理,維護管理不只是選擇適合在地環境的工法、材料,也包括選擇採取什麼樣的制度設計,以因應自然的變動,以及人為使用的頻率與強度。有時剛性的工法以及強調一次性的工程,並不一定能適應自然的變動,也不能保持彈性與及時的解決方案,有些國家或地區在社會機制、傳統文化,或是政府的制度裡面有不同的設計,能夠保持步道暢通與災損的減少,甚至能夠更有效率地快速恢復,各國步道組織是否有從傳統元素或是政府制度中找到有效回應步道問題的韌性設計,期待各國的經驗分享與交流。​

子題五:步道共同體:民間的韌性與區域和平

近來國際局勢緊張,在東亞區域的各國之間,有許多過去存在的矛盾,也有發展中的大國政治的衝突,兩韓、日韓、中日、兩岸等都有政權之間的緊張態勢,相對國家之間的政治關係,身為亞洲步道聯盟的成員們,代表著跨國公民社會的普世價值,面對政治局勢的詭譎多變,步道之間的互訪、社群的友誼、關心土地、環境、健康的共同價值,如何能超越國家成為維繫區域和平的韌性體系,維持步道具有開放、多元、尊重與包容的特性,期待各國步道組織分享與共同倡議。

台北宣言:多元、開放、包容與韌性的價值

 

在每次的大會後進行宣言的宣讀,已是亞洲步道大會的慣例。本屆由台灣撰寫的「台北宣言」為彰顯亞洲地區的文化多樣性,特邀請來自台灣、韓國、日本、蒙古與不丹的國際步道友人以中文、韓語、日語、蒙古語及宗喀語朗讀。

〈背景〉

我們剛從一場席捲全球的COVID-19中逐漸走出來,讓我們體會到:世界是緊密連結的命運共同體,面對2030年各種變動與挑戰,氣候變遷、環境生態退化、高齡少子、地區衝突等課題,萬物環環相扣,步道社群亦難以置身事外。甚而,正是在如此艱困的時刻,「步道」作為人與自然連結的臍帶,提供個人身心安頓的重要性,尤其重要,但也因此承載著超過負荷的壓力與傷害。

面對人為與自然的災害,以對抗或征服的方式已經難以因應,人們開始意識到以調適與韌性(resilience)的方式,才能幫助我們保持彈性、減少損害,較能快速恢復,這在亞洲的文化裡也可以找到依據,例如「柔弱勝剛強」或者「禪學」。步道不只帶給個人身心健康,更能讓我們愛上自然、認識不同文化、形成相互支持的網絡,是超越族群、疆界的共同語言。

作為來自各地的步道組織,我們聚集在這裡,帶著各自的課題,也有共同的挑戰,我們擁有自身的文化傳統與經驗制度,我們也有著比以往更密切的相互影響與交流的機會,步道是我們共同的關切,讓我們產生連帶感,就像是一個大家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讓我們懷抱謙卑與感恩,形成一個更富有韌性的有機社群,以行動彼此支持、迎向變動的時代。

〈感恩與承諾〉

  • 感謝步道讓我們身心健康,對日常生活更有韌性

感謝風、感謝雨,感謝一年四季滋養我們的生命,感謝有步道,讓我們走向自然,獲得療癒與重生的力量,讓我們有強韌的生命力好好生活、工作、放空

  • 感謝在地守護步道文化,也讓我們支持地方更有社會韌性

感謝住在步道周邊的社區,創造豐富多樣的生活地景與文化傳承,提供我們行走所需的服務,也讓我們尊重在地、支持地方經濟,讓地方充滿活力

  • 感謝自然萬物接納,我們也要以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守護生態韌性

感謝山海、感謝動植物,感謝自然萬物包容我們的打擾,我們要盡力減低對生態環境的衝擊,維護步道的清潔與寧靜,守護我們的共有財(common good)

  • 感謝步道默默承受使用,我們要以社群行動維護步道韌性

感謝腳下的植被、土壤、樹根、昆蟲,承受我們的踩踏與侵擾,我們願意盡一己之力修補,讓自然因為我們變得更好,讓愛走步道的人成為真正愛自然的人

  • 感謝步道讓我們相遇,我們願以尊重多元、開放包容的心共同促進區域韌性

感謝因為對步道的喜愛,讓來自各地、不同的我們相遇,有共同關切的的主題、有共同守護的價值,就像海洋連結陸地,步道連結我們之間的友誼,尊重多元、開放包容,我們都不是孤島,而是彼此團結的社群,攜手促進世界的和平。

Together We Go Further! We are Trails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