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訓練與合作

手作步道是香港與台灣的共通語言

香港麥理浩徑(MacLehose Trail)是香港最早啟用的一條長距離遠足徑,時至今日已成為香港人乃至國際觀光客行山健行的去處,也是許多國際野跑的舉辦場地,樂施會亦也在此舉辦「毅行者」公益募款活動。然而卻使山徑受到嚴重的踐踏衝擊,許多山徑為強化鋪面,開始鋪設石屎(水泥),引發香港愛山團體發起「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Concern Group on Concretization of Hong Kong Natural Trails ),要求停止傷膝蓋腳踝、不利長期步行跑步及破壞環境的水泥步道建設。與此同時,2017年邁入四十周年的郊野公園,也開始思考導入科學監測管理,以及民間志工參與維護,以解決築路工人老化的傳承問題,並回應環保團體對山徑的呼籲。

香港的公私部門分別同時尋求千里步道的協助,2017年由香港中文大學與郊野公園之友會主辦了一場山徑管理的研討會,邀請周聖心、徐銘謙前往分享手作步道的作法,此行促成了環保團體與郊野公園的正面對話,接著連續三年,千里步道協會接受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委託,為郊野公園人員與民間團體舉辦手作步道專業教育訓練課程及公眾手作步道體驗活動,香港綠惜地球也成立山徑維護義工培訓,此間香港夥伴也組團來台參與手作步道工作假期、步道勘查及社區討論等。目前香港郊野公園開始在老總的帶領下,自辦山徑維護義工活動,香港也在2020年參與步道學入門與實務課,有一批步道師種子師資培養出來,在此良性互動基礎上,期待未來能持續更多的合作與交流,持續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中國步道勘查與環境NGO交流

2014年在浩然基金會「另立全球化-浩然資助計畫」支持下,前往北京、寧海、四川、雲南、深圳等地與在地NGO交流、合作推廣手作步道與自然教育,後續也帶動了兩岸更多的交流與合作互動。

在寧海,於2014年浩然計劃支助下,千里步道前往寧海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考察。並另行前往上海、蘇州進行組織交流與講座沙龍等。

在北京,千里步道前往京西古道系統、八達嶺殘長城進行步道考察。與北京自然之友・蓋婭自然學校合作多年,除了首次將步道學課程體系導入中國,期間針對已接受過培訓的志工,在蓋婭自然學校的基地上進行實作練習、於沃思花園與學員們一起以手作步道的方式整修連通果樹梯田的行山小路、協助北京自然之友發展在地步道學工作坊,培訓對岸首批種子學員,以持續深入調查守護在地的步道。

在雲南,千里步道前往南絲綢古道系統與高黎貢山保護區進行步道考察,而後在台灣接待雲南國家公園參訪團進行餐會交流。2018年接受在地自然學校邀請,到雲南昆明石城自然學校,為保護區管理人員與自然教育團體進行三天的步道學手作工作坊。

在四川,2016年接受保護國際基金會邀請,於四川鞍子河大熊貓保護地的龍燈溝步道,導入不破壞棲地的「手作步道」的原則,並透過在中國當時還相對陌生的「工作假期」型態,推動公眾參與棲地守護的環境教育體驗。

2018年在重慶鐵山坪森林公園、四川成都都江堰、重慶明月山,協助當地的自然教育團隊開辦手作步道工作坊,2019年接受重慶市委邀請,前往重慶巫山對村民、在地政府人員、民間組織、專業團體、志工等進行教育訓練與體驗手作步道活動。

在深圳,2016年受戶外活動及無痕山林推廣組織—「磨房」的邀請,參與深圳自然教育論壇,分享手作步道的理念及推動經驗,並舉辦了步道學課程。2016年底,本會副執行長徐銘謙的簡體版《像山一樣思考》出版,該書獲得對岸2016年博物學圖書推薦與大鵬自然好書獎十大好書。2019年則受深圳城管局邀請,在梅林後山與當地的居民、在地政府人員、民間組織團體、志工等進行教育訓練與手作體驗活動。

時至今日,自然教育在中國已經是百花齊放,手作步道作為一種修復人與自然環境的媒介,從步道出發,關懷環境生態與人文歷史保存,多面向提供了自然教育體驗的素材。也透過手作步道的契機,將兩岸關懷自然生態的夥伴連結在一起,期望以手作步道為對話平台,為喚起民眾生態意識、守護地球的永續發展共同努力。

英國WDC組織協助完善步道學課程體系

2014年手作步道概念已然扎根並持續的發酵、影響,從公部門甚而推廣至民間、學校及企業。然而步道的維護管理涉及跨科際領域的知識與技能,除了工法的熟悉,有效帶領工作、完成任務以及確保安全的團隊技能,需要相當程度的專業訓練,各界對於手作步道維護師資的需求日漸增加,急需發展一套完整系統性手作步道志工種子師資培訓課程以及認證體系。

與此同時,千里步道在林務局的支持之下,蒐羅美、英、紐等國步道專業人員的制度、課程設計、認證分級等資料,建構符合台灣所需的完整步道學與步道師體系,並邀請到英國 「野地保育工作組織」 (Wild Days Conservation,簡稱WDC)講師來台,Andy Jefferies、Tony Newby及Kate Fox這群講師是從英國歷史悠久的保育志工信託 (British Trust for Conservation Volunteers,簡稱BTCV),帶著豐富的領隊教育訓練經驗,千里步道透過與WDC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建立夥伴關係,將英國的教育訓練技術移轉。

WDC來台除參與首屆手作步道國際研討會,亦針對林務局舉辦實務工作坊,也協助發展台灣本土手作步道「群體技能」(People Skills)教材,其中包括了有對於領導統御、危機處理、志工管理、專案設計、團體動力、協調與溝通的技巧等涉及與人互動的課程主題。於同年11月,開辦「People Skill」群體技能培訓,訓練課程規劃分為二個階段進行,藉由國外與國內高階講師群的互動討論出適宜本土的教學方案,並認證三位資深步道師為執行訓練的合格師資,接著由本土講師對18位參與進階克的步道種子師資實際進行操作施訓,由英國WDC師資則在旁進行觀察、輔導回饋,通過彼此的交流激盪,讓培訓課程得以真正落地臺灣,步道學課程體系的發展更臻成熟。

臺灣與冰島的志工互訪計畫

2014年千里步道也邀請冰島國家森林管理局(Skógrækt ríkisins)志工計畫召集人Chas Goemans來台,引進高山工法技能課程。他在國際研討會分享公私協力的經驗之外,也配搭國內步道講師群,針對國內參加過手作培訓或擁有相關經驗共46位人員,在嘉明湖步道進行三天二夜現地高山沖蝕溝處理等主題工法(Trail skill)實作訓練與交流。其工法技能對於台灣2500公尺以上高山之沖蝕溝與遊客踐踏行為產生的步道課題,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特別是因應「凍拔」現象的課題,冰島特殊凍原地形步道工法也提供很多啟發。

特別值得借鑑的是,冰島以常態步道志工基地營(The Thórsmörk volunteer base camp)的模式,維護管理長距離步道Laugavegur Trail。在林務局委託計畫期間,千里步道在嘉明湖國家步道、大霸尖山步道以及合歡東峰步道試辦高山型步道工作假期,嘗試操作結合山屋、山莊基地營常態運作的模式。2015年7月,通過雙方志工推薦互訪的夥伴關係管道,千里步道也推薦志工陸續前往冰島參加志工計畫,副執行長也遠赴冰島展開42天之完整的志工基地營學習之旅,實地走訪並深入瞭解當地基地營的運作情形,認識獨特的資源交換合作的協力模式,並吸收相關經驗,盼未來有助於高海拔步道守護未來常態化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