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與社區培力

自2015年發起淡蘭百年山徑倡議,古道的復興與守護,亟需在地社區的認同與參與。在淡蘭山徑路網上的泰平聚落,被生態作家劉克襄老師讚譽為電影大河戀的場景,我們跟著社區耆老,一同認識泰平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體驗敦厚淳樸的農村風情,並透過手作步道及生態旅遊模式,導入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一步步傳承先民的生活智慧,保存延續至世世代代。

除此之外,我們仍持續透過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的支持,協助部落尋回、保存傳統文化,進而發揚原住民族的山林智慧,共同參與環境的守護。在屏東,沿著台24線,位於屏東霧台鄉的大武,原名Labuwan,是「原本就在這裡」的意思。2008年的一場風災,摧毀了熟悉的家園,部落面臨交通補給及遷村與否的困境,但大武部落不輕言放棄。在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團隊的陪伴下,大武部落積極復耕小米、發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並透過耆老智慧的傳統魯凱手作工法,一步一步展開部落重建與尋根的路。

宜蘭南澳的泰雅族部落,則在過去2年多的合作基礎上,逐漸站穩腳步,不但發展出南澳生態旅遊單一窗口的合作模式,也時時刻刻彼此警惕,將泰雅族傳統的「Gaga」(祖訓、規範)融入現代生活中。透過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的合作,更讓人期待有一天,南澳泰雅族的族人能以「手作步道」的方式,學習yutas(爺爺)、yaki(奶奶)守護這片山林的智慧,修復、守護重返舊部落的那條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