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展望

2022 展望

聯合國秘書長在剛出爐的新年講話中,呼籲「世界各國人民團結互助、同舟共濟,致力於使2022年成為所有人的復甦之年」, 與此同時,2022年也是聯合國訂定的「山區永續發展年」,在全球已經持續兩年的Covid-19疫情下,兩個來自聯合國的全球呼喚與行動,顯得格外貼合當前的局勢與期望。

面對新的一年,一方面持續受到自2019年來的疫情衝擊,全世界不僅在公共衛生、健康方面面臨巨大的挑戰,也影響到各國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的運作與互動;另一方面,因為新型態的變種病毒,從delta到omicron不斷演變出越來越強的傳播力,而防疫疲乏與回歸正常生活的渴望,都使得跨境移動更為困難,因此在國內的山林自然裡,湧入過量的人潮,對生態環境、周邊社區部落都造成嚴重的衝擊,使得目前的遊憩行為難以讓山區維持健康的永續發展。

與其期待不知何時能開放邊境,將困在台灣內部如洪水猛獸般的遊客量釋放出境,不如化被動為主動,把握這波人人都感受到戶外衝擊的機會,而外國遊客暫時無法入境的時候,正面迎向過去一直未能妥善處理的山林遊憩管理的制度、文化、倫理、維護等問題,檢討法規、乘載量、監測、教育等未竟之處,以未來台灣的山林步道要提升至國際水準為目標,真正做好照護山林公共財的永續。

當台灣的百岳運動發展至今滿五十年、二十世紀初開長距離步道風氣之先的美國阿帕拉契山徑邁入第二百年的此刻,台灣目前的淡蘭、樟之細路、山海圳三條國家級綠道也已經初步完成建置。把親近自然的目標從登山攻頂,逐漸分散、轉移到完成長距離、長時間的累積,對於減輕相對脆弱的高山環境的壓力有所助益,也能更接近內在、更貼近在地社區、更注重多元族群文化的內涵。找出淺山步道的故事,豐富體驗的層次,增益沿線社區山村的經濟。讓走路的價值回到山下、回到生活,創造友善行人的空間與環境,減少遊憩行為對開車的依賴,減少步道、廁所等工程設施深入原始環境的開發,關注社區、部落的美麗風光、文化資產的保存。

迎向2022年的這一年,山海圳國家綠道的前身,也就是最早由台江愛鄉護水倡議、台南市政府開始推動的山海圳綠道邁入十年;由民間倡議開始的淡蘭百年山徑,自2015年開始也有七個年頭;由客委會主推的樟之細路自2016年起規畫至今滿六年,相較於進入第二個世紀的阿帕拉契山徑還是「幼兒期」的起步階段,水圳、糖鐵、南島國家綠道還在醞釀的階段。以最新的加拿大全國大步道 The Grand Trails 至少要25年才能成熟的經驗來看,年輕的台灣國家綠道還需要很長要努力完善各項軟硬體服務機能的時間。2022年即將四年一度的九合一地方大選,考驗著需要多年時間醞釀成熟的國家綠道運動能否延續、深化,集結公私協力、在地希望與進步價值的國家綠道運動,應該是能夠超越短期政治與意識型態的社會工程,需要持續的承諾與長期的投入。

2022年也是走過淡蘭最多次的外國人馬偕博士來台宣教150周年,他所留下的遺緒不僅止是在宗教與醫療,也包括熱愛健行與土地的情感;血液裡流著蘇格蘭愛走路的基因的他,足跡也不僅只是在淡蘭,也留在樟之細路上。想像當我們走上國家綠道的廊道空間,也與他產生跨越時間的重疊。為了展現這種世界越洋而來,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故事與痕跡,2022 年的台灣守護地圖特別以「見證台灣與世界,交會時互放的光亮」為主題,也預告年底因為疫情延後一年的第四屆亞洲步道大會,希望能順利迎來世界的復甦,以及國外徒步愛好者的齊聚,在國家綠道的夢想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