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守護與手護

 

2019年是「手作步道」大爆發的一年。這一年中,不計各種形式的講座、現勘、社區拜訪、室內訓練課程,真正到步道上實際操作的,就有71場、涵蓋40條步道的實作活動,總參加人數大約1800位志工,包含工作假期、體驗活動、除草、設置指標,以及為政府部門舉辦的實作教育訓練課程等在內,活動總天數達到148天,達到歷年最高的紀錄,可以說我們不是在步道上揮汗工作,就是在前往步道的路上,為手作步道捲動更多政府部門、社區居民、熱情志工加入而作準備。

近年來手作步道持續的努力推動,已經建立起社會廣大的認同與信任,也逐漸納入步道相關主管機關的制度與議程中,新的典範轉移已經開始成形。最早推動步道志工的林務局,已經連續兩年針對內部相關業務承辦人員與所轄步道周邊社區進行手作步道教育訓練,雪霸國家公園首度啟動雪山主東線以手作步道規劃改善,以及針對保育志工進行手作步道服勤操作,水保局台北分局也將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納入帶動農村體驗的里山經濟。另外透過三條示範國家綠道的政策,將手作步道的價值內建到建置與維護的基本要求,客委會正式將補助地方步道建設納入手作步道的標準,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以手作步道模式整建轄內淡蘭古道,新北市政府首度採納步道學課程體系,針對內部與公所步道業務承辦及合作廠商辦理「手作步道業務專門課程」,台北市政府宣布將以2020為「手作步道推廣元年」,也將針對合作規劃設計與施工廠商進行手作步道教育訓練課程。

支持這樣龐大的工作量的,就是「步道師種子師資共學社群」的專業志工群,目前45個種子師資群,包含了7位步道師、11位實習步道師,另外還有3位資深步道師,構成了主要的專業力量。為了繼續培訓更多有熱情投入的種子,2019年除了在台北開設步道學入門課以外,也首度與台南社區大學合作,開辦首屆的台南步道學,並為種子師資群開辦第二屆的實習階段(Level 3)的核心課程,而延續台中步道學的在地能量,也在這一年於台中文山社大正式成立公共性社團--步道行動社,持續在地步道政策監督、共學讀書會、守護步道的行動而努力。至於獨立設置的榮譽步道師,則邁入第二屆向各界徵件,希望搶時間保存耆老的在地工藝與生活文化。

手作步道不只是在地行動,也是全球思考。在2019年我們與國際步道團體的交流中,包括加拿大的Bruce Trail、美國北卡Mountain to Sea Trail、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步道、哥斯大黎加Sendero Pacifico and Community Trails,都表達了手作步道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與做法,可以在這樣的相似點上建立友誼步道。本會副執行長徐銘謙也在這一年前往日本北海道,與「大雪山山守隊」組織交流,並在旭岳與岡崎哲三先生實作交流「近自然工法」,由日本福留脩文先生從水利工法發展出來的「近自然工法」與手作步道理念相同,作法相近。台灣持續發揮在亞洲推動手作步道理念的引擎,在2019年分別接受重慶市委邀請前往巫山、深圳城管局邀請在梅林後山,以及香港郊野公園與NGO綠惜地球邀請在麥理浩徑,對村民、在地政府人員、民間組織、專業團體、志工等進行教育訓練與體驗活動。也首度接受馬來西亞媒體的採訪,在《詩華日報》上有全版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