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誰阻止單車政策?

轉載:【中國時報/中時小社論/2003.11.01】

■編按:在生態/環境/能源/健康/交通等危機四伏的世界裡,曾被資本主義體制視為「落後」而淘汰的近程交通工具--單車--卻又重建其進步性,最早提倡單車社會運動的是德國綠黨人士,那時,對完全被資本主義體制馴化的台灣來說,不免有嘩眾取寵之感,這肇因於台灣被意識型態殖民而膜拜於美國帝國主義所標舉的「汽車現代化文明」,其後背後的政經動力當然是汽機車產業(包括其中上游產業)與石油產業資本家的巨大利潤,若不將單車建構為「落後」而需淘汰之物,前者的利潤何來?在這些資本家集團的聯手政治鎮壓下,單車從人民大眾的日常交通代步工具演變成小孩的玩具、尋求刺激的越野車、長程化的體育競賽、特技表演道具以及大學生買不起汽機車的廉價代替性交通工具等。單車的進步性在於無污染、不耗能源、有益健康、減少交通阻塞以及節省停車空間,只要具有永績性價值的人們,都不可能反對單車政策,但何以在台灣還是「落後」的象徵?道理很簡單,當初它是誰扼殺它,而今就仍是誰阻止它復活!另外,還加上一個新敵人,即通過交通罰鍰、各種汽機車稅以徵課人民間接稅的財政危機!

單車救台灣

「為什麼紅酒的酒精含量不可能超過十五度?」

原因很簡單,迅速繁殖的酵母菌吃下葡萄的果糖,製成酒精,等酒精濃度達到十五度時,酵母菌就被自己排出的酒精全毒死了。

人類,其實滿像酵母菌的。我們不斷燃燒石油、煤、天然氣。製造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廢氣,然後產生溫室效應、酸雨等,等環境生態被破壞到臨界點,可能就是大滅絕。

幸好,人是理性的動物,荷蘭、德國....等先進國家已注意到上述問題,而開始進行「交通革命」。現在,西歐國家單車正逐漸成為交通工具的主流,空氣污染也因此大幅減少。

卅幾年前,台灣是「單車之國」,一半以上的人口依賴單車來交通。後來隨著「現代化」,單車被視為「落後」的交通工具,單車人口下降至三%。最近,因環保與健康意識抬頭,單車人口才又逐漸增加。目前,台北市以單車通勤的上班族已為數不少。

遺憾的是,政府施政永遠趕不上社會的發展。當單車人口大幅成長時,可供通勤使用的單車專用道仍屈指可數;當德國小學生必須考單車駕照時,我們的小學卻還禁止單車進入校園,禁止學童騎單車上學;當國際無車日在全世界如火燎原推廣時,台灣卻還在做單車集體遊街秀;當西歐已把單車當城市主要交通工具時,我們卻還停留在休閒單車的階段。

單車加上大眾運輸,應是未來城市交通的主流。政府不能引領風潮於先,至少要配合時勢於後,面對方興未艾的單車潮流,總該有一套政策吧!

各位朋友,這是一篇7年前(2003年)的報紙評論,文末以對政府喊話的方式,呼籲城市應該有一套單車加上大眾運輸的綠色交通政策,然而對照近日發生的「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僅於假日為專用道」新聞,實在很難不令人感到遺憾:6、7年的光景過去了,綠色交通政策好不容易前進了一步,卻又倒退回去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