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與單車非對立的兩端

文/陳朝政(千里步道工作人員)

台北市敦化南北路自行車專用道,改為「例假日專用」的政策於日前(4/12)開始上路,北市府的政策轉彎固然使人感到遺憾,但媒體的報導方向卻更令人不滿, 自行車道議題的討論,怎麼會狹隘得變成單車與機車族群間的二元對立呢?

於去年922無車日前後通車的敦化南北路 自行車道,是台北市第一條位於市區主幹道的自行車專用道。姑且不論車道設計是否能夠滿足各式各樣的用路需求,至少這項政策 已展露出公部門在推動綠色交通的重要決心。

以國際知名的單車通勤大國荷蘭為例,目前全國擁有超過1萬9千多公里的單車專用道,是高速公路的9倍, 且銜接串連度良好,幾乎沒有單車到不了的角落。當然,推動綠色交通並非完全依靠工程手段就好,還需要將更多資源用在教育宣 導,使深層的理念價值得以落實普及。

事實上,跟隨著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及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號召,於412上街呼籲恢復單車專用道的車隊,完完整整的踏訪過這條被喻為「市長地下情人」的 市區自行車專用道,會發現已經有愈來愈多用路人(小客車、計程車或貨車駕駛),接受專用道的存在而將車輛停放在車道線外。

根據統計,台北市有38.5%的 小客車通勤距離在10公里以下,而 機車更有45.3%在5公里以內;試問,有環保、清淨 且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替代,區區30分鐘不到的路程,還有誰願意擠在烏煙瘴氣的灰暗車陣 中,驚險穿梭於龐然無視周遭的公車間?或是耗費15分鐘尋覓停車位,還得任由 愛車在水泥叢林中風吹日曬雨淋?可見單車道的問題,在於政府是否提供充分的選擇,而絕非不同用路族群間的利益鬥爭。

因此,我們建請台北市政府,若能在未來的一年內,徹底並大刀闊斧的規劃、落實井字型、 丰字型自行車專用道路網,提昇單車通勤的可及性;提供便捷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強化無縫轉乘大眾運輸工具的便利性,並一步步走訪社 區進行推廣、說明,相信一般市民對自行車專用道的接受度,絕對會比郝市長的民調滿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