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甫完成五地同步步道學實務課新增的38位種子師資生力軍,開始「做中學」實習學習歷程,香港的學員由於疫情影響與限聚令,雖困難重重,郊野公園仍努力以分組「超小班教學」安排實作訓練,因而遲至年底甫完成結業要求,獲得結訓,在此過程中,義工能夠透過修補山徑的行動,找到對抗無力感的力量。
今年先後與竹北社區大學、羅東社區大學合作開辦步道學入門課程,為繼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都會區之後,前進竹北人口稠密的都會區開設「新竹步道學」,建立樟之細路的在地基礎;同時首度由西部轉往東部開設「宜蘭步道學」,結合在地最強師資陣容,包括宜蘭縣史館館長廖英杰、流域系統環教的方韻如、生態專家陳建志、GPS工具專家陳建忠等,豐富步道多面向地方知識。
自2013年開辦步道學迄今,已經進行十四期入門課,累計達到542名學員;實務課程共開設四期,132位學員完成實務課程訓練;加入步道師種子師資共學社群者,目前已培訓出7位步道師,18位實習步道師,50位種子師資,在手作步道的路上持續精進,為守護土地做出努力。
結合科普與師資培訓的步道學
2021年初甫完成五地同步步道學實務課新增的38位種子師資生力軍,開始「做中學」實習學習歷程,香港的學員由於疫情影響與限聚令,雖困難重重,郊野公園仍努力以分組「超小班教學」安排實作訓練,因而遲至年底甫完成結業要求,獲得結訓,在此過程中,義工能夠透過修補山徑的行動,找到對抗無力感的力量。
今年先後與竹北社區大學、羅東社區大學合作開辦步道學入門課程,為繼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都會區之後,前進竹北人口稠密的都會區開設「新竹步道學」,建立樟之細路的在地基礎;同時首度由西部轉往東部開設「宜蘭步道學」,結合在地最強師資陣容,包括宜蘭縣史館館長廖英杰、流域系統環教的方韻如、生態專家陳建志、GPS工具專家陳建忠等,豐富步道多面向地方知識。
自2013年開辦步道學迄今,已經進行十四期入門課,累計達到542名學員;實務課程共開設四期,132位學員完成實務課程訓練;加入步道師種子師資共學社群者,目前已培訓出7位步道師,18位實習步道師,50位種子師資,在手作步道的路上持續精進,為守護土地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