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馬總統的一封信

總統先生 鈞鑑:

首先,非常感謝您對於步道志工與千里步道運動的捐款,除了在此表達誠摯的謝意,我們也已在千里步道的網站與電子報上公開向您表達感謝!雖然有些同為「我的小革命」的社會改革者婉拒了您的捐款,或因而有被收編的擔心,我們仍然相信您善意表達支持的初衷。但是同樣的,我們也認為捐款之外,您以國家總統之尊,對於政策的方向,有絕對的高度與重要的影響力,因此,這封信除了要表達感謝之外,也想向您陳明關於步道志工與千里步道,作為跨越民國100年的一項新興公民運動,在政策上的具體訴求。而這些訴求內涵,正與您在競選總統時所提出的綠色廊道政策目標有著共通之處。

關於步道志工運動與千里步道運動的緣起,其實都是來自於目睹臺灣自然山林以及歷史古道,被大量、氾濫的步道發包工程快速水泥化的憂心!臺灣許多自然美景與文史遺產,正快速地被各種開發主義所破壞,以致於失去本有傲人的特色,透過步道志工運動與千里步道運動,我們希望可以重新建立自身文化的驕傲感、吸引世界的目光,也讓下一代有機會同享台灣原有的美麗。從另一面向來看,步道志工與千里步道運動,也嘗試提供公民面對面互動、相互合作的場域,藉由步道的串聯與認養,重新凝聚共同體的社會文化,以積極、正向的行動,共同建立民主政治穩固的文化磐石。

步道志工運動與千里步道運動,在中華民國跨越一百年的此刻,將能為這塊土地,寫下歷史的新頁:

一、在手作式步道以及步道志工運動推動方面:

步道工法其實牽動著周遭的自然生態與使用者的好惡,間接也決定了步道的壽命,更進一步說,步道工法實際上反映了一個時代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現在一般人眼中的步道,必然是硬質鋪面,而且需要很多設施,比如涼亭、公廁、入口意象、觀景平台、外來種園藝植栽、指標牌等,因此,步道必然是「政府的工作」,並且只能依賴工程才能做到,許多人因為習慣工程營造的步道,因此以為步道就得如同都市裡建築內的階梯一樣整齊才叫美觀,才能符合大眾需求。
但是,回顧步道漫長的歷史,古道最早是原住民族部落間往來的社路,接著可能是征服者徵用民力興建的理蕃道路,這些都是手工打鑿、堆砌,就地取材的手作步道,富含著手工工法技術的智慧,比如清代的人字砌、日治時期的互字砌駁坎,在沒有鐵釘的時代,卡榫接法往往耐久彌新…,不論是由國家或是民間主導的步道修築,都是臺灣手作式步道的源流。

然而,隨著工業化,講求快速、效率與相信水泥鋼筋可以戰勝自然律動的結果,步道工程逐漸走向依賴重機具的工程手法,而對自然生態造成很大的衝擊;九0年代,引入國外專業的景觀、建築思潮,近年雖出現生態工法,但同時也強化了專業社群才能確保步道設施安全的迷思;而現代因應休閒風潮,大量以工程「修復」古道,不但使得所有步道失去特色、面貌模糊,更加遽了古老手工工法的佚失。例如日治時期手作步道的智慧,在中橫合歡越嶺道上的鐵線橋上仍可看到,它歷經百年仍未崩毀,然卻因民間手工技藝的逐漸失傳,將無法復舊再使用。

與此同時,民間自力營造的草根力量不曾停歇,如果您曾經漫步在都會區的郊山,例如四獸山、大崙尾山、中埔山等地,您會發現社區居民善用各類廢棄不用的材料鋪地,例如:舊地毯、廢輪胎、沙包,並以竹子、雜木搭建亭棚,佔用公有土地泡茶、運動,甚至唱卡拉OK;登山團體則喜好尋找挑戰刺激的新路,因而走捷徑、綁布條、拉繩子、釘里程牌,自行開發出新路徑。這些民間對步道的想像,反映了民眾因為城市化與自然隔離的焦慮與渴望,而採用廢材自力營造的結果,也反映了工業化後的人與自然關係的貧瘠。

幸好,目前已經有部分政府部會開始對此現象進行反思,例如,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最早開始嘗試引進英國、美國的國家步道系統,並召開多次公聽會邀請民間相關專家學者反覆研議,訂出國家步道系統設計準則。然而,因其層級過低,在法令系統上始終無法跳脫森林法的束縛,提升到全國性的法律定位;林務局也曾嘗試採用較合理的統包制度,以避免最低價得標的惡性削價競爭,導致工程品質低落,且試圖保障原住民社區在地的優先性,然而,這兩項努力,同樣也因為層級過低,難以統合。

面對民間所倡導的步道志工概念,林務局也率先開辦實驗性的步道志工與工作假期計畫,然而又因森林法限制,難以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會計制度上,則因為預算法的不合理束縛,硬體資本門預算往往比軟體經常門的比例更大,而衡量步道政策的基準始終以里程數量化,在在都結構性地強化了導向傳統發包公共工程作為,繼續開挖山林、取水泥石材、造成環境破壞…。

預見2012年環境資源部成立,掌管全國絕大部分步道的國家公園與林務局都將納入該部,從部會層級統合,建立一套像英、美那樣完整的國家步道系統與相關法律規範,讓步道保護成為國家政策,將國家級步道完全納入國家保護範圍,將步道提升其層級到線型國家公園保育層次,建立公私部門制度化的合作機制(詳見附件律師雜誌文章),並以步道志工引導熱情的民眾,認養步道施作,善用民力,為國家節省公帑。

以美國為例,美國國家步道系統區分為三種類型:國家景觀步道、國家休閒步道與國家歷史步道,並有一套法令加以規範,國家有責任以減稅、信託、鼓勵捐贈、換地等方式,逐步將國家步道系統周邊一英里的土地納入步道線型國家公園的保育之中,同時還規定了公部門與民間團體之間的合作關係。我曾參與的阿帕拉契山徑,在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依據國家步道系統法的規範,逐步將全線納入國家與州立森林、國家公園,現在已經有99%的範圍位於公有土地或取得公眾穿越權的保護之下。而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協會這個民間組織,更是法定負責整條步道日常規劃管理與維修守護的團體,美國林務署、國家公園署與州立公園依法需與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協會簽訂備忘錄,補助經費、提供器材、車輛,以及國家森林內適當的紮營場所,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協會負責招募志工、訓練領隊、步道規劃經營、協調各地山徑俱樂部等。

志工們於空閒時間,可選擇自家附近的山徑俱樂部參加會員,或是報名參加審核較為嚴格的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協會步道工作隊。志工來自美東各州、甚至有遠從中西部開長途車前來作步道,70%是女性,大部分志工以退休老人居多,做起粗重工作來相當靈活、認真、投入,在步道上當志工,不只達到健行登山的目的,更能享受親手維護步道的滿足與成就感,其快樂程度更甚於撿垃圾、除雜草等。更難得的是團隊合作建立起來的情感交流,能夠跨越語言、性別、族群與意識型態。

政府部門也與其他多個民間團體(NGO)合作,許多大型環保團體如西岳山社(Sierra Club)、自然保育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等都設有阿帕拉契山徑分部,與林務署進行各種不同類型計畫的合作,包括特定物種族群量監測、清除外來種等,總之,山徑上看不到機械工程機具,只有各種民間團體參與維護。

根據林務署和阿帕拉契山徑保育協會簽訂的備忘錄,每年提供招募步道志工620人次的成本共51,615美元,林務署若直接雇用同樣數量的專業工人,要多花8倍的錢,因此每年步道志工為林務署節省361,305美元,折合台幣約1千2百萬元。顯示公私合作的創新公民參與的模式,將可有效為國家節省公帑、增進政府效能。

面對現今的經濟不景氣,強化手作式步道取代工程發包,更能有效解決失業,特別是保障原住民、中高齡等弱勢失業勞工的權益。美國羅斯福總統在經濟大蕭條時,就是採取「用保育救失業、拼經濟」的作法,1933年羅斯福簽署「緊急保障工作法案」(Emergency Conservation Work Act),成立「公民保育團」,政府有計畫地雇用失業年輕人,規劃修護國家步道、國家公園基礎設施、水利設施、種樹等工作,符合資格的失業男性公民在由勞工部造冊後,由美國軍隊直接領導組織,以軍事化兵團管理,他們服從軍隊制度、紀律,穿制服、有兵階編制,由3000個軍官擔任各營地指導員,徵召在地有專業工作經驗的人擔任工頭,訓練年輕人學習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術,所雇用的工頭超過2萬5千人。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的重心轉移至二次世界大戰,國會遂於1942年終止公民保育團的預算,許多年輕人也轉赴戰場。

這期間共召募了345萬名18至25歲的年輕人,設置了4千5百個工作營地,這些年輕人主要來自失業家庭,每人每個月領30美元,其中25美元是由國家直接寄給家庭,因而幫助了超過1千2百萬戶失業家庭。其中對於印第安人跟非裔美人也採平等待遇,雖然1935年種族隔離政策後,有色人種的營地也採取隔離政策,但他們也同樣可升任領導職位。工作期間以半年為期,表現良好有意願者,可以留下來工作,最長可達兩年,如擔任領導職位,月薪可增加到36至45美元。教育部還編制教師,利用下工後的時間為年輕人上課,學習美國的歷史、文學、公民素養等課程,最高相當於大學層級。

當時許多工會勞工擔心就業機會受到排擠,但後來事實證明,美國整體失業率有效降低,而專業勞工在實施週休二日、每日工作八小時之後,不但保住飯碗,也增加了休閒生活。而公民保育團的努力,正提供了休閒去處的基礎設施。這是新政中最受歡迎的部分,在全國各州乃至原住民保留地都有效地解決失業問題,公民保育團總共工作超過70萬工作天,幫助發展與保存美國的各級政府公園、森林與歷史遺址。除此之外,他們在防止土壤侵蝕、種植樹木、防制野火等保育事業上,也作了極大的貢獻。

事實上,政府只要將現有的立即上工、擴大就業等政策,轉變成由政府跨部會統籌規劃以十年願景為期的目標的保育工作,包括在災區作水土保持、種樹、修築國家步道等有系統的工作,而非短期、半年、公部門的替代性工作,給予訓練、願景和整體目標,將可做到提升勞工教育與技術能力、呈現長期保育成果、保障勞工就業、原住民等弱勢優先保障等多重功效,其成效兼及擴大工程、擴大內需,然而收效更閎。

二、在千里步道運動內涵與綠色廊道政策的結合方面:

千里步道運動始於2006年4月23日,由徐仁修、小野、黃武雄聯名邀請眾人共同參與,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的「公民行動」:從找出生活周遭的美麗小徑開始,在串連各種路徑的同時,透過智庫沙龍討論會、路網試走,以及環境和在地議題的參與,也串連起各地的草根力量與社區的活力。想要串聯的步道是:一條環島的「11號國道」,專為雙腳及單車所提供的美麗步道;一條沒有水銀燈、除草劑與水泥護欄「鄉野三害」的山徑古道;一條不經大興土木,就能串連起台灣各地美麗風光的千里步道。因而,步道運動,是健康運動、是環境運動,更是由下而上、守護文化資產與大地的新公民運動。

環島步道路網包括山線與海線兩條主幹道、沿著河川、圳路、廢鐵道、農路、古道…,臨山近海,伸入平原,進入各鄉鎮、農漁村、社區與偏遠部落,形成綿密的步道路網。推動環島步道路網的串聯,需先集結民眾的力量,由下而上,並串聯在地公共性社團(生態、文史、社造、空間規劃與綠色旅遊…等社團),組成跨領域步道推動組織,或成立千里步道地方籌畫站,舉辦步道探查PPGIS培力活動、區域路網規劃與修正,並廣邀社區民眾參與步道認養維護。

千里步道運動,直接的訴求是探查並串聯出一條美麗的環島步道,供徒步者與自行車能悠遊其中,同時寄望步道周邊能立法設為「美麗風光保留區」【如英國的Area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努力保留台灣山海原有的自然與人文之美。同時,為了避免步道工程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千里步道運動同時強調「自然路權」主張:盡量就現有道路進行規劃與連結,將原有完全由汽機車壟斷的路權,部份還予徒步者與自行車;只有在少數路段,才開闢新路。

步道有時亦進入村鎮或城市:一方面提供行路者(含自行車)補給或休憩,也讓他們多認識各地風情;另一方面有利於城鎮發展,步道進入城鎮後的街道,可規劃為徒步區,促進觀光,提高商街品質。因此,包括:綠色交通、慢速深度旅遊、工作假期、無痕山林、文化資產保存、環境信託、海岸生態、食物零旅程、節能減碳、農村發展、社區營造…等,皆是我們所關注並參與的議題。

透過千里步道環島綠色廊道路網的串連,城鎮與村落、旅者與居民、生態與生活、開發與保留可以進行深度的對話,並可進行各異其趣的活化路網主題活動規劃,例如:名人的兒時上學路、百年老校尋旅、最慢速環島認證…等各種創意,為地方注入活力。如今,雲林虎尾糖廠的「追火車」,已成為糖鐵一年一度的盛事;而「花東縱谷浪遊」,更是滿溢著對鄉土的關懷與縱谷風情的浪漫。

我們注意到總統先生在競選政見中有兩個地方提到了這樣的願景。分別是:

一、「推動國土復育,永續台灣發展」:

您提到「建構全國萬里步道、西部濱海綠色廊道,在中南部至少設三個平地森林遊樂區,結合當地農村再生計畫,創造休閒生態旅遊商機」;

二、「建構綠色路網,推廣低碳運輸」:

您提到(1)建設大眾運輸網(含輕軌運輸)、公車專用道、腳踏車道等「綠色交通網」,以及(2)推廣步行、腳踏車、手推車及大眾運輸等生態移行(eco-moblity),採取措施逐步限制個人耗能運具運量。

這幾項願景,正與千里步道運動目標相互呼應。

關於建構全國綠色廊道系統的部分,千里步道目前已經串聯接近完成,預計今年成立四週年、99行動年之際,向全國國人公布。我們認為,環島自行車道應以串連既有農路、林道、舊鐵道、圳道、河道等自然、人文與社區路徑為主,既可鼓勵慢速、深度的觀光旅遊,也可與社區的生活通勤需要結合,更進一步保留自行車步道週邊的美麗景緻與鄉村風光,才能真正建構友善的環島綠色廊道。因此,農村再生計畫應當參考「英國鄉村法案」的精神,為了保存鄉村美質、增進國人親近鄉村,劃設「美麗風光保留區」,以免農村因為大筆經費投入而失去其原有特色。

進一步從您的綠色路網政見來看,我們肯定總統先生基本上是主張讓單車生活化的。「單車」的生活通勤用途,以及為保障單車騎乘安全的友善自行車道環境,已是許多歐美國家與城市的進步指標之一,原因無它,即因「單車」是現代都市生活中最符合低碳節能、乾淨永續的交通運具。

然而,目前單車風潮與自行車道建置或單車旅遊的大眾運輸配套方式,卻流於休閒而遠離生活。我們認同鼓勵單車運動休閒以促進國人的健康、舉辦國際級自由車競技比賽以開展能見度,但是更期待政府、產業與民間共同來推動節能減碳的單車生活通勤通學與社區小型觀光旅遊,使台灣能像荷蘭等先進國家成為單車生活大國。

目前政府無論是已經完工的一千多公里單車道,或是預計要新建的一千五百公里自行車道,主要規劃的用途僅止滿足運動休閒;以生活通勤通學為目的者,幾乎掛零。特別是休閒單車道的「新建」,往往稍一不慎便會對生態與文史造成破壞。我們強烈建議:所有道路開發案,包括自行車道,在進行可行性評估或是規劃期間,選線時應先確認避開生態敏感區,程序上也應進行必要的生態環境調查,並蒐納社區、在地與各領域專業者的意見,體委會與中央各部會在補助地方施設自行車道時,應定下基本要求,例如,不以拓寬、新闢馬路為主要手段,而是以現有路幅進行調整;生活單車道之補助優先於休閒單車道;承諾不會進行砍樹或移樹者,甚至將於道路兩側廣植樹木者,優先補助。

我們更期待,由民間匯集智慧和共識,所串聯成的千里步道路網,可以與 總統先生您政見中所提的「綠色廊道」緊密連結。讓這「綠色廊道」成為民間與政府最佳的協力典範。

另外,為了推廣生活單車的理念,千里步道籌畫中心今年將與台北市13所社大,以及主婦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等NGO組織共同發起「2010生活單車市集嘉年華」系列活動,結合了弱勢路權、寧靜巷道、安全上學路,與公民參與、在地生活等全民參與的「生活行動」。我們誠摯邀請 總統先生參加2010年4月17日的主場活動「騎單車上街去--生活單車市集嘉年華」,活動內容含括「綠色交通」與「低碳社區」兩大面向,「綠色交通」強調寧靜巷道、安全上學路、與大眾運輸系統連結等道路空間弱勢路權議題,當天將配合單車遊行嘉年華與單車生活市集呈現;「低碳社區」則關注在地生活、無毒飲食與住民參與,當天活動設計有低碳生活與農學市集,並由在地組織舉辦社區導覽活動。
當然,如果 總統先生也認同手作步道、願意協助推廣步道志工的理念,我們也誠摯的歡迎您能來當一日志工,跟男女老少一起挽袖彎腰,手作步道,我們將盡力配合您的行程,就近安排適合的步道志工工項與施作地點。

最後仍要再次感謝 總統先生的捐款,對我們來說每一筆捐款都是無價的,我們自當妥善運用,發揮它最大的效用。同時由於這筆捐款, 總統先生已經具有成為千里步道之友的資格,(因為只要捐款1000元以上,即可成為千里步道之友),只要您回覆一聲,即可確認這個志工身份,我也藉此回贈給您拙作「地圖上最美的問號」,以及千里步道的相關書籍資料,以及甫印製完成的「臺灣守護地圖年曆」,敬請 總統先生笑納。

耑此 敬祝

九九行動,跨越百年,新年快樂!!

晚 徐銘謙敬筆
20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