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高山因不那麼容易到達而美妙 請謹慎考慮高山纜車之興建

文/陳俊霖(荒野保護協會理事)

「4月15日經建會通過高山纜車評估與規劃案的期末報告,目標是玉山、雪山、南湖大山與合歡東峰,在觀光倍增的政策之下,寧靜的玉山、雪山、南湖大山以及合歡山區,將計畫建築纜車從登山口直奔山頂;以玉山山區為例,將有每小時880人次的遊客量,以南湖山區為例,則有每小時540人次直達圈谷。」

一位喜歡附庸風雅的富商,找了一位熟諳音律的樂評家評聽樂曲。那位樂評家聽著曲子,隨著旋律的起伏搖頭晃腦,樂曲走到一個承先啟後的音符上時,感動萬分,樂評家不禁脫口讚嘆了一聲「這個音下得好!」樂評家走後,富商叫人買來原譜,圈出樂評家讚嘆的音符,然後僱了個樂師,整天用琴單奏著那個音符。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或譯作「完形心理學」)」提醒我們,許多事物被認知、體會的結果,是受到的週遭環境脈絡、以及前因後果所影響。事物是因為和週遭其他事物間所架構出來的關係而帶來現在的感知,而非僅事物本身。

所以,一個脫離曲子的音符,是不會美好的。

高山,是人類崇敬的夢想,挑戰的對象,也是靜心的域場。因為,山友們必須整裝、經過漫長的行路,走在人煙漸少的荒野中,揮汗如雨,和另外一群群背著裝備的山友們陌生卻親切地問候,晚上睡在就是沒家裏床鋪舒服的帳篷和睡袋中,吃著簡單的食物,一天天算計著水量是否還充足。最後,在咒罵自己幹嘛不在家裏吹冷氣的喃喃自語中爬上山頂,讓一切的辛苦剎時得到釋放,就像樂曲中神來一筆的一個音符,心靈的感受難以言喻。而這一切的過程和脈絡,即將因為高山纜車的出現,化約成一個快速到達某地點的「抵達動作」。

玉山、雪山向來是台灣高山之二首,路線卻不艱難,一般民眾固可輕易地向山社報名參加,畢竟仍需準備裝備,用雙腳一步步走上台灣的頂巔。南湖大山敦沈僻靜,路程稍長,非登山人較難親近,登山客卻是絡繹不絕。

當這幾座原本人們必須準備妥切的裝備和食物,必須謹慎擬定計劃,必須經過申請,才能讓愛山人(至少是願意為山付出這些心血的人)一親芳澤的高山,經由高山纜車的興建,讓人們得以在離開汽車之後半小時內到達山頂,它也就失去了帶給人夢想、帶給人沈靜、帶給人挑戰成就感的力量。就像一個脫離了曲子的音符,不再帶有感動人的力量。

我們也很容易理解,民眾的需求與建設的壓力並不容易因為先覺者的提醒就止息。退一步來折衷,是否可以選擇對環境衝擊最小的一個點先試建就好。例如合歡東峰因有台14線支線經過之故,即便家庭旅遊、三五同學都可輕易地駕車到松雪樓前,用兩個小時輕登其頂。經建會如果覺得施政上有必要的話,用目前環境友好度不夠完善的工程方式在此試建,日後真的驗證出對環境教育、休閒遊憩達到正面的效益,而未來工程品質也更加成熟了,再適度地找下一個適當的地方來辦理,是否更加妥當呢?而不要一開始就大刀闊斧,以工程建設直搗台灣高山的核心。

想想看,幾年後,高山纜車完工了,民眾的確會一陣歡呼,許多原來不從事登山活動的民眾,也將過來搭纜車體會一下所謂台灣百嶽有什麼特殊之處。看了幾眼說聲「風景不錯嘛」、「可以看很遠」之後,就會說「也沒什麼嘛」。蘇東坡有詩曰:「盧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即至來到無一物,盧山煙雨浙江潮。」玉山、雪山、南湖大山上,本來就真的是無一物值得閒來無事的人搭纜車到山頂上看的,大部份能看到的東西,現在開車到合歡山口也都看得到。

等到這股高山纜車熱潮退去,「到高山搭纜車」也將退回旅遊活動的「例行公事」,垃圾山多了四座,原本能讓浮躁的台灣人靜心的山又少了四座。然後呢?下一任的經建會官員們,只好再著手規劃大霸尖山、關山、北大武山的「登頂電扶梯」來滿足人類對抵達山頂的迷信嗎?

山,真地不存在山頂上。

相關文章 »
have_posts()) : $recent->the_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