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到手作實踐,小公民的公共參與--十指連心 手作步道課

回首課程之始回想起參與臺中文山社大的手作步道課程,從 2015 年 10 月辦理的工作坊,便期待這課程來台中辦理,還記得劉克襄老師分享了在台北參與的步道維護與串聯關懷土地的社群,透過生態旅遊的方式認識山林步道並且帶動山區的在地經濟。而千里步道協會的徐銘謙老師則是分享了在台北及台灣各地的步道工作假期及整個手作步道的訓練及專業的人員的分階段課程。如何從國外的手作步道經驗中,累積臺灣各地的實作經驗,並調整成適合台灣在地的步道學程,這是身為一個公民期盼能夠透過不同的學習經驗,帶著認識在地的知識與能力,認識我們這片土地。

千里行於足下

千里步道協會在台灣參與了許多重要且珍貴的步道系統維護,在「手作步道」這本書當中,可以看到 13 條分布在北中南東,北有淺山的土與岩、中有雲霧中的森林、南有半島的急水、東有太平洋的風,分別記載了淡蘭百年山徑、梅峰三角峰步道、太魯閣大同舊部落步道、琅嶠卑南道之阿塱壹古道,這些都是各區域中,我曾聽說過的案例,臺灣幅員寬廣身為一個大地的子民,還有好多我們未能親身走過經歷過,於是透過書中的記載能稍微一覽手作步道的過程中,回首古道在這塊土地上所留下的要告訴我們的話語。

在地師資參與

課程中,從室內課程的安排,千里步道徐銘謙老師循序漸進的帶領我們認識千里步道協會所參與的各種議題與累積的步道經驗,還邀請了在地的大肚山學會吳金樹老師,帶領學員們實際認識大肚山台地及台灣古道的歷史,從城市邊緣的老舊社區水崛頭,讓我們走入挖掘在地歷史的的時光隧道,看著現有的社區及現存的砌石土堤,想像水路流經的區域在先民開墾的過程中,是佔有多重要的一個生存條件。在行走的過程中,也從不一樣的視角去看大肚山,這片有著許多耐乾旱、土地貧瘠的原生物種,印象深刻當然是臺灣百合,還有一種長滿刺的狗花椒,經由老師們長年的研究讓我們知道,這是充分展現適應環境能力原生植物型態。若沒有上步道學的課程,應該很難深刻的將這樣的物種,烙印在心中。深刻感受到在地師資老師們例如大肚山學會吳金樹老師、吳長錕老師、蔡志忠老師、趙克堅老師,投入時間與心力,持續對在地的環境累積與記錄,才能帶領更多公民,參與認識土地的課程。這也是這堂課程中,有手作步道的經驗並且搭配在地師資的在地記錄觀點,讓課程有更多元與深刻的內涵,進而傳遞到每位學員心中,從小地方的歷史,慢慢關注更大的區域歷史與環境課題。

實作課-十指連心

經歷了室內課的思考能力的訓練,從認識在地歷史到為什麼要手作步道,透過每一堂的課程中,慢慢釐清每個人對於手作步道的認識,也看到各種我們難以想像的步道迷思,增添設施就認為是安全的第一前提、各種水泥化就等於牢固的思惟一點一滴的深入在我們的思考裡。若非參與手作步道課程,很難去思考這麼多規劃當中所能去改變的各種可能因素,例如若非手作步道觀念的引進,大家可能仍舊沒有太多減少環境破壞的施作方式,而新的典範要進入既有的社會當中,就是需要有很多實作的案例累積,更多人的無私參與,創造更多可能的形式。於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實作課,終於選定在瑞井社區,大家摩拳擦掌,來自臺中市區各個角落的我們,帶著愛護山林的心意,以實作來認識大肚山這片充滿礫石的臺地,從行經社區入口的過程中,就可以看見先民早就善用砌石能力,運用在坡坎、水路、田埂等處,而我們要施作的便是早期取井水必經的道路,雖然不見得是採用古老方式砌成,但透過老師、助教們的引導,我們學習運用工具,一點一滴的徒手整理這條我們要修復的砌石道路,看似簡單,但卻又考驗著每個人的個性與心思,石頭鋪面必須要選用大小相近的石頭,中間較大兩側略小一點,並且要想像鋪面的平整性及耐用度。找尋適合的石頭就是第一個考驗,挑選、搬運、挖掘夠深的土坑才能將適合的石頭放置在適當的位置上,挖的太深會不符合路面高度,太淺又不耐走,所以必定會經歷各種搬動與微調,這就考驗每個人的耐心與恆心。但有大家一起參與,手作步道就有另一種不一樣的面貌,透過不同的分工與規劃,體力好的就幫忙搬著石頭、體力沒那麼大的女生就從挖掘慢慢做起,大家各有分工、各有自己能勝任的部分,我們學員當中就有在地的住民,從小到大不知走過多少次,有著多少的兒時回憶,看著四面八方一起來參與的同學,可以看到發自內心的喜悅,一種十指連心,從手作的過程中,感動到內心深處。

不只是手作的過程而是多了一份對未來的貢獻,從手作步道的參與中,投入一點對環境奉獻的心力,或許手作的成果,好到讓你感覺不到曾經有人在這裡流汗勞動,但潛藏在我們心目中的,是從小地方做起,內心也有著一份看世界的不同視角,或許哪天我們都有機會走入這些有著深刻歷史的山林古道,也或者下一個到阿帕拉契山徑的人,就是曾經在社區大學參與過手作步道的我們。

新學期新希望

一種以小世界、小歷史,窺看這廣大世界的我們,想到第二期的臺中步道學又即將開課,深感還有好多想要再一次學習與體會,如果你也熱愛山林及期盼透過實作的過程中,認識手作步道,希望你也一起來,認識這門理論與實務兼具課程,讓台中步道學的課程透過更多熱忱且願意以手作奉獻的你,累積更多手作步道的知識,並且能擴散到更多我們所關心的、常常行經的山林步道,透過公民的行動與參與,創造出在地具特色的步道系統。
 

作者資訊

蔡淑娟 
台中步道學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