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走溪流反思

文/吳茂成(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長)

台江走溪流,對吾輩而言,似乎只是歷史的一部分,未料,此生竟然遇見!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一百八十六年前,曾文溪在今天西港大橋附近潰堤,滾滾泥砂衝進台江,一大片內海遂成海埔地。如今,已無內海來吸納這滾滾的洪水泥沙,莫拉克洪災,整個安南區幾乎成為水鄉澤國,走溪流,已不是歷史,而是活生生的教訓!

從八月七日到八月十一日,積水四天才完全退去!,走溪流之後,眼前有眼前看得見的災情,亟待搶救,然而,更重要的是,也有看不見的河川生態治理的結構問題,待解決!

八月八日起,冒雨踏查嘉南大圳、鹽水溪及曾文溪,一路聽災戶及父老歎訴、批評,歸納起洪災原因可分為二類,一是自然因素,雨量超大、適逢大潮,以至於排洪不及,一是人為因素,溪堤及箱涵施工不當,造成大水患。

然而,這二項因素探究起來,實乃舊因,並非新因,每逢水災總會被提出來討論,可見,每次洪災之後的治水工程,要不是未真正找到問題解決,要不就是未確實執行,而是頭痛醫頭,上游只管上游,左岸不管右岸,未能從河川整體流域去考量治理,以致於一條河川被切成好幾段,花再多的錢總是有三不管的河段未被治理。

縣市合併若是有意義,那麼,就應該將河川生態治理列為首要之務,打破一村一里,一區一鄉,一縣一市的本位界限,從河川上游到下游,進行總體檢勘查,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邀請河段附近公民與學者專家、水利單位共謀解決之道。因此,南部社區大學在此次洪災後,計畫發動師生公民及公民記者的力量,調查各地水災情況,收集各項原因,召開各地治水公民會議,監督協助政府治水,由民間踏出第一步,希望五十年後的今日,不再是溪流滾滾的日子!而是山清水明、長住久安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