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寶島】慢城鳳林 活力農村

文/楊雨青(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秘書)

日治時期,日本移民計畫在花蓮鳳林設立了大榮一村、大榮二村與北林三村等三處移民村,這處花東縱谷中日治官設移民村規模最大的地區,至今仍可見到保存狀況各異的日式建築,例如著名的特色建築「校長夢工廠」,便是由當時的「鳳林支廳長官官舍」修整而來。

走在鳳林街上,或許在某個街角轉彎處,就會不經意的發現一棟頹圮的菸樓。日人墾殖東部時,引入了高經濟價值的製菸產業,鳳林曾是全國菸樓分布密度最高的區域!然而,近來菸草獲利難以平衡成本,菸樓的經濟角色漸漸退出舞台,反而充滿特色的建築體被挪作他用,例如大榮二村的「廖快菸樓」,大幅的客家花布牆面吸引往來行人目光,在社區道路一隅靜候有心人探訪。

日製菸樓配上客家花布;日治時期的工業遺跡,配上客家文化的迷人風采;這般「日、客混搭」的風景在鳳林並不少見。鳳林在地住民約有6、7成是客家人,街頭處處流露濃厚的客家風情:粄條、草粿、花布,與親切的客家山調,這裡是後山的客人城。

菸樓、日式房舍散落綠色田野間,讓純樸的客家聚落多了一抹獨特的日式風味,而東華大學師生為了帶動人口外移嚴重的鄉村聚落,在鳳林北林三村引進的新嘗試,更讓走訪其間的旅人,不僅只是穿越時光隧道,同時還能體驗鄉村生活的趣味,感受悠閒慢活的價值。

好比社區據點「老頑童ㄟ屋」,每至中午熱鬧滾滾。社區裡老人家一到時間總是魚貫而入,這是推動許久的社區食堂──讓長者們有處共餐、聊天的地點。阿公、阿嬤們吃飽飯,好整以暇地拉開嗓門,活力十足的輪流唱起客家山歌,有音樂、好友作伴抬槓,已是老人家們重要的生活調劑。

北林三村,望東是山勢嶙峋起伏的海岸山脈,面西則是坐落渾厚穩重的中央山脈,置身其中只見連綿不絕、變化萬千的綠。在這片特殊的地理景致之間,東華大學與在地社區,嘗試效法日軍於二戰期間,提煉蓖麻子油用作戰機動力來源,如今則是在廢耕土地上種下蓖麻,以提煉生質柴油並作為社區供餐的主要能源,目標在降低對外部資源的依賴,促使社區能源得以自給自足。

不過,外型渾圓討喜的蓖麻子具有毒性,務必注意安全,切勿食用。

除此之外,北林三村也開始發展生態旅遊、農事體驗工作假期;搭配「日、客混搭」的農村導覽、自行車悠遊騎行,由專業農夫帶領民眾,體驗從播種、澆水、摘除雜草,到準備種籽、採收果實等完整農作歷程,讓城市訪客頂著花蓮純淨無雜質的陽光,放下雜念,用身體勞動體會農人「汗滴禾下土」的生活片段。

而社區用心規劃的步行路線,不僅獲選2010年希望基金會「社區精彩一條路」,更串聯起聚落的人與記憶。若是能夠在社區中停駐一晚,除了在夜間享受埕院話家常、吹清風的涼爽;隔日早起,還能看著初日由海岸山脈翻過,陽光漸次灑落中央山脈與花東縱谷,帶來由暗紫轉為沉藍,漸次染上晨曦的金黃、透出蒼鬱的翠綠,感受縱谷內如此層次豐富的顏色變化。

鳳林也許沒有太魯閣峽谷動人心魄的壯麗景觀,也不同於西部知名農村多有遠近馳名的農作特產,但街道上卻有種寧靜自在的氣息。

走在鳳林,無須匆促行進、無須追趕時間而錯過太多,這是一座自詡以「慢」為重要價值的小城;在北林田間,淳樸簡單的生活雖因時代的腳步而有了變化,但人與人的距離仍因農事及生活上的互相照顧,始終未曾遠過;若是有意體驗「禮運.大同篇」中「老吾老、幼吾幼」的生活況味,請接受在地朋友的邀請,來「風鈴」鳳林走訪一趟,慢城鳳林、活力北林!

(本文同步刊登於玉山周報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