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慢遊美濃九芎林 千里步道環島小宇宙(6)

文/林芸姿(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專案秘書)
圖/千里步道籌畫中心提供

image001

對於美濃的印象,來自於大學時代一部以70年代美濃菸業文化為故事背景的國片「青春無悔(Green Green Leaves Of Home,改編自吳錦發小說「秋菊」)」,電影裡面貫穿的場景:一整片綠油油的菸田,菸農走在其中採收長得幾乎與人齊高的青翠菸葉,稍遠的景象是檳榔樹,再後面的則是層巒疊翠的山脈。這樣一幅靜謐自然卻又隱藏生命力的田園畫面,便鮮明的成為對美濃這地方的浪漫想像。

一直到真正有機會用雙腳走進她、感受她的美好,則是因為跟著千里步道的腳步來到這裡。2011年,我們嘗試以種樹小旅行的方式,結合了八個台灣特色農漁村的生活體驗,推動「到農漁村住一晚」的活動,讓旅人不只是路過,還能住下來,進而透過動手做的過程,展開和社區一起的低碳生態旅遊。美濃,這個最美的客家庄,也在其中。

因為反水庫運動而組織起的美濃愛鄉協進會,多年來,持續投入捍衛家鄉的公共議題,也經營社區營造,透過培訓在地解說人才,讓居民更加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進而熱愛守護它。於是,由美濃廣林社區夥伴們組成的「九芎林揚葉飛工作隊」,用心規劃精彩遊程,要帶著遠地來的朋友們用兩天一夜的慢行速度,領略九芎林的自然與人文風貌!

把樹種回去,重喚九芎林

6月中旬,參加小旅行首發團的朋友們,陸續從各地抵達高雄客運美濃總站,等待我們的是社區夥伴梅娣大姐的小發財貨車,大夥兒站上「敞篷」車斗,迎著淡淡的藍天白雲,溫暖清新的風吹在臉上,南台灣的天氣大好,我們的心情也大好!

九芎林,是高雄美濃廣林社區的舊地名,曾是滿佈九芎樹的地方。昔日,因為其秋冬多落葉以及耐燒的特性,一棵棵的九芎成了燻烤菸葉的薪柴;今時,在地的居民發起了將樹種回去的行動,要重喚九芎林之名,既是一種懷舊情懷,也代表了希望的未來。

遊程中旅人親自為社區種下一棵樹苗,不管是將要作為社區綠籬的桂花巷,還是從溪谷移植出來要成為田邊護坡的九芎樹,都為了打造未來的綠蔭成林,讓生物多個棲所。而大家透過挖洞、放樹苗、覆土、澆水的勞動過程,和這塊土地也種下了情感連結,期待哪天重返九芎林,看看自己種下的那一棵樹。

image003

季節限定體驗—堆桿棚

在初夏這個季節,一期稻作剛收割完畢,此時要體驗正港的農村文化就從田裡搬送曬得金黃、充滿香氣的稻桿束開始囉!以往,在牛比較無草可吃的季節,乾稻桿正是牛最好的乾糧;堆桿棚,則是昔日農民讓稻草保持長久乾燥的方法,也是早期農村生活智慧的展現。

然而,堆稻桿的程序可真不簡單,先要帶上手套、穿上長袖,否則皮膚就會癢癢的。圍著一根豎起的鋼管擺放稻桿,還不時得畫個圈圈檢查看堆砌的圓不圓整。不用說,新手上路的我們,堆疊起的是歪歪斜斜的樣子。

image005

原來,訣竅是第一層的每束稻草得抓幾根往中心,和第二層產生交錯接合的作用,同時間也要用腳不停的均勻踩實,接著,把第三層穿過中心的鋼管,補實中間的空虛部份。如此,重複著一二三層的鋪設程序,大夥兒慢慢掌握到了「眉角」,堆高到最後,由社區僅存少數會堆桿棚的詹老師傅上場收邊收尾,才終於大功告成!

眾人累得倒躺在清香的稻草上,脫下手套,汗水頓時流洩下來,這堆桿棚的初體驗,帶著十足的新鮮感,也體會到昔日農村生活簡樸艱辛的一面。

image007

笠山腳下黃蝶谷

image009

靜謐的九芎林,是美濃最靠近黃蝶翠谷的社區,踩著單車向雙溪騎去,文瑞大哥的兒子校慈擔負起此段的導覽工作,他也是工作隊中年紀最小的解說員。我們沿著笠山腳下,鍾理和小說裡描繪的場景,現稱為「理和小徑」的小路騎乘,沿路經過樹林與農田,充滿農村閒適純樸的氣味,漸漸的遠離塵囂。

這一站來到雙溪熱帶母樹林園,這裡的樹都是日治時期所引進南洋群島、中南半島等地的珍貴經濟樹種,園區內的樹高聳濃密,是台灣熱帶植物的活標本林園。稱職的校慈拾起散落一地菲律賓欖仁樹帶有翅膀的果實,示範性的拋向空中讓她螺旋狀的飛行又再回到地面,眾人看的嘖嘖稱奇。

image011

離開了母樹林,接手的則是這幾年回鄉投入社區營造的元鴻與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老師,帶領大家進入美濃水庫的預定地,用雙腳溯源而上探尋美濃水的源頭。美濃雙溪水系自成一格,形成封閉型的谷地,日治時期又大量廣植鐵刀木這種銀紋淡黃蝶的食草植物,孕育了黃蝶絕佳的生存空間。

image013

我們造訪的時候,正好是每年黃蝶大發生期的前夕,沿路看到不少的幼蟲正在化蛹,翠綠剔透的蝶蛹甚是可愛,想到不久後就會羽化成美麗的蝶身脫蛹而出,不禁心生感動。客語喚蝴蝶做「揚葉」,在黃蝶翠谷裡,當群聚的淡黃蝶一飛而起,身旁揚起漫天粉黃的揚葉,真的彷彿隱隱有神。

image015

探訪茅窩祕徑

走進一山綿延著一山的美濃,每個掛雲的小山頭各有其迷人姿態,九芎林就位在這群山深處,山垇切割出許多的小聚落,而隱身在其中彎曲連結的茅窩小徑,常會令旅人迷走其間,卻也因此發現驚喜不斷。

image017

午後,在導覽解說員瑋瓴的召喚下,我們再度騎著單車悠閒上路,展開社區文化巡禮,穿梭在茅窩小徑間,探索一處處客家人文地景。轉角皆可見到的伯公(土地公廟),反映了美濃客家人對土地的敬重之情。其中,我們在可以看到三代同堂的橫山尾伯公停下腳步,供台上擺放著:石頭、石碑、神像,呈現不同時期的伯公形象轉變,非常親切有趣。

image019

滿眼綠意的山腳下,建於1924年的宣化堂,斑駁的土角磚牆面充滿了歷史痕跡,而倚山錯落的夥房聚落(指三合院)與菸樓則是美濃特殊的文化地標。堂號隴西的李家夥房,至今仍留有十分完整的客家建築特色。而曾在九芎林多達一百餘棟的菸樓,隨著菸葉沒落榮景不再,逐漸凋零、傾頹,如今也只能從一棟棟靜默孤寂的遺址回想過往風華。

image021

累了,找個地方暫歇個腳吧!位於廣九街、廣福街交叉轉角處的蝴蝶公園,是近年來社區住民親手打造的創意與聚會空間,草地上展示饒富趣味的藝術作品。而在地信仰中心聖化宮旁不起眼的小雜貨店,則隱藏著只有廣林人才知道的傳統好味道,點上一碗看似平凡的米萁粄(客語的米苔目),湯頭不但有濃郁的油蔥酥味,還加上了茄汁鯖魚肉塊,再打下一顆雞蛋,就這麼簡單好吃到讓人齒縫留香!

騎著單車慢漫遊是親近美濃九芎林最好的速度,不會錯過隱身街巷的人文地景,也可以從田野小徑騎向翠谷深處。當然,還要找對了在地達人,跟著解說員的腳步,輕緩的感受屬於這裡的故事。這些年,美濃人延續著反水庫的精神,從不吝分享家鄉的美好,希望透過深度的自然人文旅遊方式,繼續傳達愛鄉愛土地的理念,也讓停留於此的旅人得以深刻發現這美濃的美、美濃的濃。

(本文同步刊登於上下游新聞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