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步道.環島小宇宙(2)郊山的手作步道小革命!

文/徐銘謙(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副執行長)
圖/荒野保護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提供

2012年開春,台北幾波寒流、不時綿綿細雨中,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變動,一群人在城市的郊山拿著工具、用貼伏土地的角度,一鋤一石地打造理想的步行與生活空間。

由下而上守護自然步道

2月中旬春假放完,荒野保護協會、自然步道協會與千里步道協會號召志工,用手作的方式改善福州山泥濘難行的步道,參與的志工從年紀最小的小學生到高齡73歲的阿婆都加入了,搬運碎石級配、把步道墊高、處理排水系統,全靠一群熱情足以融化寒流的志工。

這段位於福州山公園的櫻花道,是政府鋪設水泥步道的終點,保有泥土自然步道的路徑,前一陣子因為泥濘,有民眾向里長反映,里長向議員陳情要求工程改善,而工程的作為就是繼續鋪水泥,聽起來典型的「一勞永逸」,然而現有鋪設的水泥路面,天雨路更滑,硬鋪面傷膝蓋,而且台灣的水泥消耗量居全球第二位,為世界平均值的5.2倍,台北市已開發區的透水地表面積比例只剩下不到16%,會呼吸的土地變少,相信依賴土地生存的昆蟲、兩爬類也深感「台北居,大不易」。

好在熱心山友鄭大哥,當他得知這項工程要進行,就找里長表達不同的看法,而且製作簡單的問卷,向往來的登山客進行調查,發現希望維持自然路面的山友居多,他又找上認養富陽公園著名的荒野保護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在專業的李嘉智、文耀興等老師,以及無怨無悔、載著滿車工具走透透的資深志工東炎大哥的協助下,先前在大崙尾山也推動過類似的實作,將泥濘難行的步道改善排水,變成好走的路線。

經過荒野與台北市政府公燈處以及協調里長與市議員,在公聽會上提出不用水泥可以改善泥濘的工法說明,以及手作步道的精神與案例,市政府同意提供材料、民間團體號召志工,以最節省的方式達到改善泥濘的目的。因此促成了台北市第一處公私合作的郊山手作步道在福州山發生。

步道志工運動自在台灣各社區推動以來,如果在原住民部落,通常會遵循原住民的傳統,由在地部落的耆老帶領進行入山祈福儀式,此次在台北市郊山,並無明確的文化傳統,而由於福州山是由過去的公墓經遷葬改建而成的郊山公園,因此在志工們討論之下,決定結合傳統與創新發展一套開工祈福儀式。

「敬愛的山神,我們會很小心,希望不會弄痛了你」

先是由志工們自發帶來水果、邀集里長議員等代表參與,以傳統點香拜拜的儀式,結合了荒野戶外活動前的與自然物產生敬虔連結的儀式,此次更有小野老師寫的敬山禱詞,當小野老師帶領全體一字一句地唸頌感恩大地之母,承諾將會小心翼翼以不傷害土地的方式施作,眾人的心也跟著肅穆沉靜,慎重在山林的所作所為。

為求慎重,確認步道改善方案後,更邀請自然步道協會的綠人們先至步道周邊進行植物群落調查,標定不可動到的植物,設置樣區紀錄擾動前、乃至追蹤擾動後一段時間植被恢復的狀況。此外,也在與各方反覆討論後,修改步道設計。例如,步道最低漥潮濕泥濘的段落,有附近居民在步道邊上種植了一排香蕉樹,該處由於長年潮溼積水,也成為蛙類甚至螢火蟲出沒之處,希望維持積水以利動植物生息,又必須解決濕滑不利人行的問題,最後將步道稍加彎繞,透過坡度控制與墊高透水步道,讓步道保持乾爽、動植物所棲之處保持自然積水,兩者各取所需。

善用現地的材料在其他的自然環境或許還比較容易想像,在這片高度整地、人造的林相間,現地材料變成廢物利用的有趣過程,土地翻出的建築廢磚材、步道廢棄舊枕木,分別成為墊高步道的基底與區別邊溝與步道的界線。

落葉是最棒的鋪面材料

也是在2012開春不久,千里步道協會在中正橋邊上的老屋拆除的閒置空間改建綠地小公園的場址裡,也體會過挖掘廢建材的過程,以完整的舊紅磚做花園小徑的砌邊、以仍以水泥牢固黏結的兩層紅磚砌石階、以破碎的紅磚擊碎鋪作步道基底、大理石建材擊碎鋪墊,最上層才回填碎石與細沙。

當時好心人向里長提議捐贈全新紅磚,被我們婉拒了,我拿起長著青苔甚至爬著小草青綠一層的舊紅磚,在陽光下閃著時間的痕跡與生命的新意,說服里長為什麼我們愛用舊的紅磚,因為這裡將以紅磚傳承著老屋到公園的故事。

而這幾次在城市土地上俯伏翻耙的過程,彷彿追尋著廢建材的生命週期旅程,想像黏土如何開挖、送進窯燒成紅磚、成為牆上的一部份,又因為改建或各種理由,被載運到所謂空地丟棄,開挖城市的土地,總不是立即就能碰觸到原生的土壤,而需深挖過一層廢棄建材,然後從外地再運來河床裡的砂石或新窯燒的磚材,層層覆蓋,見證人類的碳足跡,是如何奢侈地在這片土地上不斷地浪費。

經過層層不同配比的級配、層層細心夯實,好不容易鋪好的步徑,我們再用現地蒐集的落葉細枝鋪灑,使之看來與周邊自然景觀融合、而且與現地土壤拌攪柔化碎石的硬度,使腳步可以輕盈。似乎也挑戰著城市居民對於落葉的感受,在水泥街道上,每日每日要掃除那些落葉,將落葉視為垃圾,然而這卻是自然步道表層最重要的元素,使新完成的步道立即就像是理所當然的原系步道。

可愛的志工 好玩的大地遊戲

手作步道最可愛的部分,就是參與的志工們。即使因此腰酸背痛,還是樂此不疲、接近上癮。這次在福州山,資深志工郭大哥展示了他親手做的手作步道工具,一是仿效美國阿帕拉契志工隊用的搬運石頭的網袋,他以製作吹氣式獨木舟的超耐材料,車釘上帆布帶繩,可因應石頭大小變化搬運人數使用;另一是夯實用具,以廢棄的兩根長條木材釘上現地廢棄的枕木,就成為兩人搬運夯實路面的道具。志工們對於步道的討論與創意,豐富了手作步道的設計。

福州山周邊的社區居民、山友、中小學師生也來現場看,忍不住出手參與這好玩的大地遊戲,或者送來水果與志工們分享,或者幫忙在旁邊七嘴八舌解說施做前後的對比,一條步道不僅僅是個人散步行走的空間,成了志工動手參與公共性事務的場域、一群公民展開多元對話的公共領域。

這條位在台北市首座由志工參與完成的自然步道就這樣完成了嗎?不!2/28與3/9-11,歡迎大家一起來和我們動手做!

※ 相關資訊請留意荒野保護協會千里步道網站

(本文同步刊登於上下游新聞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