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領就業系列講座#1】「照顧地球的理想工作圖鑑──從種樹、步道維護的日常談起」

2022-11-11 19:30   至   21:3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照顧地球的理想工作圖鑑──從種樹、步道維護的日常談起」


詩人吳晟老師長期關心護樹、身體力行種樹。在《他還年輕》這部紀錄片裡,吳晟老師以及莊芳華老師在樹園中吃力地移除攀藤、雜草,照顧樹木的勞動身影,儘管只是影片中短暫的一幕,但這些工作卻是他們平實的日常。

樹木要有人來進行栽植,也需要至少十年的照護才有機會成林。但台灣的工程種樹方式其實存在著許多例如求快速成不重維護、視樹為景觀附屬、隨意移來移去的制度性等問題。也因此不時出現行道樹亂象,使得人不能走,樹不能活,嬰兒車和輪椅也不能過。有鑒於此,吳晟老師也多次呼籲,應要用「樹的全生命週期」取代「工程生命週期」的短視,才有可能避免選錯、種錯、移植錯的惡性循環。

其實在步道的領域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步道如同微血管般深入自然山林中。過去,這些步道是由在地使用者就地取材,佐以長期的生態環境觀察,再透過身體勞動的經驗傳承著匠人精神的修復、維護技術。

但現代國家如今完全以資本、工程發包、設計圖先行、總工程經費計價服務費、最低價搶標等制度結構來進行步道建設;完全忽視技職專業,技術人力工資過低、山林工作勞苦、缺工等大環境因素等問題,因而造成如柯勞佛(Matthew B. Crawford)在《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中說的「工作降格」的問題。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也失去了更多的生態棲地、原有古道工法的歷史與工藝智慧,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設施的後續維護以及國賠的風險,恐怕會造成財政的沉重負擔。

步道維護與種樹一樣,需要的是日常化與擁有技術的人力。台灣千里步道協會長期推廣手作步道,希望藉此重新修復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同時打破藍領、白領的二分,參考國際的經驗,提出「綠領就業」的制度想像;不但讓照顧地球、淨零碳排創造出有意義的工作機會,對於年輕世代而言也是一種老派勞動工作的新潮化就業選項。

邀請關心友善農業、生態環境、地景維護、山林戶外、有意義的勞動等朋友,一起來進行跨界討論。一同思考如何讓照顧地球成為藍(勞動)、綠(環境生態)合作,成為既有尊嚴又有意義的工作。

 

👉🏻當日實況影片紀錄👈🏻


【時間】2022年11月11日(五)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TouatBooks
【地址】台北市鎮江街3-1號(捷運善導寺站 2 號出口、直走左轉再左轉)
【主持】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吳 晟│種樹的詩人、農民作家
      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主辦】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

* 感謝【青平台】、【左轉有書】贊助場地。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Facebook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mitrail
【台灣勞陣線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abourFront/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左轉有書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touatcafephilo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