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週年前夕發起人專訪系列--黃武雄:慢慢形成的路跡最美

「試想,一條環島的「11號國道」,專為雙腳及單車所提供的美麗步道;
試想,一條沒有水銀燈、除草劑與水泥護欄「鄉野三害」的山徑古道;
試想,一條不經大興土木,就能串連起台灣各地美麗風光的千里步道。」
──黃武雄,〈夢想一條環島的千里步道

經常聽聞人們由於長時間生活在城市中,一到假日便想盡辦法往戶外跑,藉以釋放有如水泥般固結窒悶的生活壓力。然而也愈來愈多人發現,即使到了郊外,「水泥」仍如影隨行,「現在到處都是水泥化,很多山路也都是水泥化了……;山壁弄了一個水泥護牆,山崖也弄了一個水泥護牆。」千里步道運動發起人之一的黃武雄老師便形容,「人走在上面,就像走在排水溝一樣。」

二○○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在黃武雄老師、徐仁修老師與小野先生等發起人的號召下,千里步道運動正式啟行,盼透過環島路網的建立,串連起各地美好風光與社區,並拋出議題引發社會討論、帶動公民參與,其中「鄉野三害:水泥化、水銀燈與除草劑」正是一道刻不容緩卻又不容易解決的習題。

由於喜愛獨自步行在鄉野小徑中,黃武雄深刻地觀察到,水泥化、水銀燈及除草劑正是破壞鄉野環境與景觀的重要元兇。他生動的形容,走在兩側都鋪滿水泥的山路中,就像走在水溝,看不見外頭的景色,也無法走近就在路旁的小溪,「望不到未來,也望不到世界……。」

擔心山壁崩塌、擔心洪水或溺水、擔心…人們用水泥框出一個「安全」的世界,人們因為過度的擔心、不安全感,反而將整個環境塑造成今天水泥化的樣子,嚴重破壞生態、破壞環境。而被廣泛大量使用的除草劑,則使得農村鄉野經常可見路邊成片枯萎焦黃的草叢,黃武雄認為,這些年台灣開發得過了頭,「整個開發的過程,我們完全忽略了精神生活、忽略了自然之美,也忽略了環保與生態。」

「我們還是一直沒有回過頭來好好珍惜這些東西,」黃武雄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窄迫,「緊張、快速、注重效率」,他說,有很多問題應該重新去思考,而千里步道提出一些願景、一些議題,讓大家重新思考我們要經營出什麼樣的生活環境、跟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即使相對於社會主流這仍是相當微弱的聲音,但這樣由下而上的討論和公民參與將會讓這個社會慢慢變得成熟。

千里步道運動關心的議題包括生態保育、地方文史、在地產業,綠色交通、弱勢路權等,尤其是行人與單車的路權,黃武雄特別指出,由於台灣大部分的道路都為汽、機車設計,行人與腳踏車幾乎沒有存在的空間,而千里步道串連的環島路線不只是在鄉間、山野與海邊,也會經過城鎮與都市,若有一條管制汽、機車的路線,有可以安靜下來而不用沿途躲車子的人行空間,這樣的環島路網將會變得更吸引人,甚至成為台灣在國際間重要的象徵和景點。

黃武雄舉例,日本的道路兩側都有單車與行人的空間,「腳踏車跟人所佔用的路面常常超過汽、機車的路面」,他說,因為路幅較寬,騎單車的人不會威脅到行人的安全;反觀台灣近幾年興起的單車熱潮,則是朝向休閒化,單車道幾乎都設在河濱,都市裡想要爭取單車道空間,何其困難。黃武雄表示,千里步道提倡單車生活化,希望讓單車成為一種交通工具,上班或上學都可以走路或用單車代步,減少了汽機車的污染,整個環境和生活品質就會提昇。

伴隨著諸多參與者對千里步道運動的想像和著力,環島路網逐漸串連成形,談到對路網最初的想像,黃武雄說道,由於山有山的景觀、海有海的風趣,環島路網的基本設計是沿山一條、沿海一條,加上台灣許多東西向的河川,則形成一圈圈的環狀路線。「千里步道網不只是一條路線,更重要的是整個運動結合了很多專業者和在地達人,沿途勘查許多文史景點、生態環保據點,走在路上可以去拜訪、去參觀那些景點,而這些景點則說明或展現了台灣的一些特色。」他舉例,比如鍾理和紀念館、虎尾布袋戲館和糖廠、宜蘭酒廠,還有鍾肇政人文步道、瑞穗的掃吧遺址、過港的貝塚等,「這些景點就像珍珠,千里步道網就像漁網,而這張漁網就是台灣的文化網、環保網、生態網。」

目前這個步道的初步規劃已經完成,下一階段就是與公部門討論,將千里步道的理念具體落實。黃武雄說,路是人的腳跡走出來的,而慢慢形成的路跡是最美的,但現在很多地方已經過度開發,「所以要慢慢把它恢復過來」。重回自然、減少人為,再加上一些適當管制,而這些都需要更多社區與在地居民的參與。

黃武雄分析著:過去,很多人存在一種幻想,認為有車潮就會帶來錢潮,「但這只是一個想像,因為汽機車往往只是呼嘯而去」,人們最終不會停留在這裡;他認為,我們要的是「人潮」,當人們走路或騎腳踏車經過的時候,他們會注意週邊發生些什麼事、會察覺這邊有間小店或什麼吸引他們的有趣事物,他們才會留下來。黃武雄說,這就是所謂的「小民生計」。「千里步道路網經過的地方一定會有商機,因為「腳跡就是肥」,社區也將因此而活絡。

因此,千里步道選定宜蘭開始推動「示範路段」,與地方居民對話、取得公部門支持,「提出我們認為比較理想的規畫」,黃武雄說,這些推動的過程,包括宜蘭的經驗、雲林示範道和台南山海圳綠道的推動等等,都會在千里步道網站上持續披露,各地可以參考,或參與認養、維護其中一段。

「這樣一條路,讓你整個心可以安靜下來,」黃武雄說,他喜歡獨自走路,一個人走路時可以想很多東西,有些時候看到美麗的風景、有時是在跟自己對話,這對每個人都是重要的經驗。「我從一個年輕人的立場想,」他說,在這塊土地長大的孩子,每天都在考試、在壓力下過日子,而空間有限的城市能給孩子去感受的東西也非常有限,所以他希望,這樣一條千里步道,將來也能夠提供作為孩子們在十七、八歲時,走路或騎腳踏車環台灣一圈時的美麗路徑,「這對孩子們會是非常重要的成長經驗。...就當作是一個成年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