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日啟動記者會】推動台灣步道日 遏止台灣山林水泥化

台北市松菸護樹還在火線上,人與自然如何共存的環境議題再受重視,千里步道協會在耗時兩年完成「雙北郊山步道鋪面調查」後,除了呼籲打破水泥步道等人工建設之外,接著推動「台灣步道日」,訂立每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步道日,並與全國9縣市、20個夥伴團體以及知名作家小野,在記者會上共同宣誓,邀請大家一起來守護郊山步道。

周聖心:承諾與監督政府

千里步道協會與荒野保護協會、自然步道協會在2012年提出「天然步道零損失,水泥步道零成長」的步道新願景,同時展開「雙北郊山步道鋪面調查」行動。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指出,調查統計發現,台北市郊山步道水泥化高達7成5,毫無人工鋪面的自然步道僅剩一成。

至於新北市的水泥步道雖不到3成,但是人工建設比例達64%,棧道、枕木等人工物處處可見,都讓我們的郊山無法呼吸,然而,自然環境是一旦遭受破壞就不可復原,因此,在完成步道調查後,發起推動「台灣步道日」,將每年六月的第一個禮拜六訂為步道日,喚起大家親山不侵山。

此外,千里步道協會也向公部門及社會大眾提出四項主張,也會對今年七合一選舉的候選人提出建議,包括:
1、通盤檢討郊山步道政策:並全面進行系統性的調查,包括步道的歷史文化、生態物種的分布,以及使用者的遊憩需求評估等,作為分區、分級管理的基礎;

2、停止步道設施新建工程:在完成通盤檢討前,停止新設步道,而既有步道的維護整建必須以「參與式設計」的精神,在工程設計階段之初,便邀請在地社區,與關心步道環境的專家社群、民間組織共同參與決策;

3、扭轉傳統發包工程結構:成立景觀小組監督、約束既有的公共工程,彌補缺乏生態系統觀點的工程思維;長期而言更應扭轉獨尊技師資格的結構性限制,並以符合手作步道精神的常態維護,取代大規模的整建工程;

4、避免舉辦大型登山活動:以分流、分散、強調環境倫理的教育活動,取代傳統的大型登山活動,避免一次性的龐大使用量,衍生不必要的步道設施需求,浪費人民稅金,更徒增步道環境負擔。

小野:從郊山看見台灣移民性格

千里步道運動發起人、知名作家小野直指台灣郊山步道的景況,表現出台灣移民性格的特性。當我輩來到台灣這片土地,開墾、耕作,想得都是與大自然爭利而非與山林共存,所以輕易可見林間菜園、田地和人工化的休憩空間,對山林的態度是消耗而非保護。

小野說,因為母親和姊姊住在附近之故,和台北市富陽公園的感情深厚,也成為富陽公園步道的守護人;當政府把富陽公園還給民間,拿掉地毯、敲掉水泥,讓動植物能夠冒出頭來呼吸生存,我們隨著觀察一塊空著什麼都不做的泥土地,連年拍照觀察,7、8年記錄下來,看見植物成長的循環和規律。曾經,政府公告封山,包商移除植被、墊高溪流,螢火蟲棲地再度遭受威脅,後來是住戶與民間單位申訴陳情才搶救成功,這些都說明著政府和工程單位的思想並未與民間觀念同足進步。台灣許多社會運動的目的在改變人的觀念,千里步道協會所呈現的,是一個溫柔行動的結果。

6月7日:為步道做一件事

今年是台灣步道日元年,千里步道協會和全國各地夥伴團體號召民眾一起在6月7日當天,邀請三五好友一起選一條心愛的步道走走,並且為步道做一件事。目前全台串連,由台北福州山步道、富陽公園步道、雙溪翠山步道、新北猴硐柴寮步道、台中大坑上水路、高雄美濃靈山「手」護行動、屏東民治溪守護走讀、花蓮新城海岸和宜蘭崙埤步道的自然人文之旅等主場活動,在6/7當天揭開步道日序幕,也獲得民間個人號召近500位愛護山林朋友將在當天響應步道日活動。

更多「台灣步道日」資訊請查詢台灣步道日活動網站千里步道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