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署行動】真相不能用錢買,新聞廣告分清楚!

四大訴求:

1.反對政府收買新聞,禁止政府從事任何新聞的置入性行銷。政府應立即進行修法工作,並提出行政院版法案。
2.立法院應加速《預算法》、《政府採購法》、《公務員服務法》、《衛星廣播電視法》、《廣播電視法》等相關法令的修正與增訂「反置入」條款規範,明文禁止政府編列置入性行銷之宣傳費用,並且明訂新聞節目不得接受任何置入性行銷。而在修法完成前立即停止相關置入性行銷預算之執行,各級政府則應公佈政令宣導預算使用情況。
3.朝野政黨應規範從政黨員,以及所提名之候選人,不得進行新聞置入性行銷。
4.媒體應制定自律規範,承諾對公眾負責。媒體接受政府委託,凡有對價關係之廣告或宣導資訊,都應該公開揭露;平面、電子媒體應堅守新聞專業與倫理,貫徹編業分離,停止要求記者從事業配相關工作。

最近一波媒體工作者、傳播學界、媒改團體,集結反對政府收買新聞的改革風潮,得到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一些正面回應,我們期待政府和兩大政黨的實際行動,應該趕緊跟上嘴巴的宣示。

廣告披上新聞的糖衣,是當前極為普遍的現象,全民都是被迫吃下假新聞的受害者,而商業利益對新聞報導無孔不入的滲透,並不亞於政治新聞。在鋪天蓋地的收買下,尤其對記者和編輯造成自我審查的壓力,形同當代的媒體戒嚴,真實新聞應有的版面被嚴重排擠,我們只能在政商的夾縫中,勉強看見一絲真理的陽光。

影音設備和網路環境的普及,開啟了資訊傳播民主化的可能性,公民記者和獨立媒體愈來愈受到社會公眾的信任和肯定,販賣新聞的媒體有如踐踏自己的靈魂,飲鴆止渴的後果,終將被時代潮流所淘汰。

發起聲援團體: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綠黨、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公平稅改聯盟、台灣農村陣線、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灣基督徒學會、台北市暹宸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臺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全國勞動者家長聯盟、中華民國殘障聯盟、千里步道籌畫中心、桃園縣環保協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反收買新聞」聯盟成立聲明

去年12月13日媒體人黃哲斌在部落格發表了〈我搭著噴射機,離開中國時報〉一文,引發社會大眾對媒體改革的共鳴與迴響。文章所捲動的社會力,推動了台灣新一波的媒體自省與改革行動,媒改團體發表聲明,全國46個新聞傳播系所、131位學者更連署發表〈反收買要新聞〉聲明;這一連串行動逼迫國民黨、民進黨開始正視長期以來政府以人民

納稅錢購買新聞,進行新聞置入性行銷的問題。

長期以來,政商媒共構的新聞置入性行銷,使得閱聽人與媒體之間,原本已相當脆弱的誠信基礎進一步崩解,而面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氾濫的置入性行銷,公民社會處於嚴重的資訊不對等狀態,對政府政策、官員作為的批判性報導難以呈現,公民社會團體的多元聲音橫遭壓抑。在媒體第四權不振或遭扭曲誤用,公共性淪喪,政府與政黨憑藉金錢介入媒

體的情況下,民主政治的基石更不斷被掏空。這是台灣社會的一大危機。

置入性行銷的氾濫,媒體責無旁貸。新聞自由曾被認為是民主改革和培育公民社會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新聞自由並不等於媒體企業的自我放縱。如今,追逐「商業利潤」成了多數媒體運營的核心要旨,至於「公共利益」往往不是被棄之不顧,就是成了過度報導羶色腥新聞的藉口。新聞置入性行銷氾濫正是媒體失衡的一個表徵,長此以往,媒體終將背離「大眾」,從而讓媒體的生存危機更為惡化。

近一個月來,從國民黨、總統府、行政院,乃至民進黨都先後回應了這一波的媒體改革浪潮。我們歡迎政府與政黨的自我反思與政策調整,但反對政府收買新聞的使命才剛剛開始,公民意識的進一步提升,立法與修法工作的展開,政府與政黨承諾的監督,媒體自律與內部改革的推動,都需要跨領域公民團體的共同努力,持續奮鬥。

聯盟工作小組: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傳播學生鬥陣、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聲援聯盟團體: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公平稅改聯盟、台灣農村陣線、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台灣基督徒學會、台北市暹宸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臺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全國勞動者家長聯盟、中華民國殘障聯盟、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綠黨、桃園縣環保協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擴大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