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2008開卷好書獎BV:徐銘謙-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策劃:中國時報周報

‧影片拍攝:瀚草影視/導演:溫知儀

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BV‧拍片側記

文、攝影/周月英


我們相約在天剛亮的清晨到政大門口會合,等我穿過一路上趕早上學的中學生人潮來到政大時,知儀導演和徐銘謙已經聊得很熱絡了。原來她們是舊識,兩人都獲得 95年度客委會「築夢計劃」的補助。知儀的計劃主題是「尋找魔力的房子」,前往紐約展開經典電影院及電影場景的探尋之旅。銘謙則計劃「學習像山一樣思 考」,參與美國阿帕拉契志工隊的山徑修建步道工程。兩位優秀的青年,一位成為2008年開卷美好生活書獎得主,一位應邀為所有得獎好書拍攝BV,因緣際會 又在開卷相會。

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主要內容記載著徐銘謙加入阿帕拉契志工隊後,以6個禮拜的時間清泥土、釘木樁、修建山屋、開闢新路、打造石階、架設木橋等等的實作生活。書中觸及各種環境 保護、自然共生的理念彼此碰撞辯論的問題,文字概念加上照片與圖像輔佐的各種專業的修建工程示意圖,對國內步道養護單位來說,具有十足珍貴的參考價值。而 看似理論的探索,其實並不難讀,志工隊的生活充實有趣,為登山愛好者開展了豐富而新奇的視野,許多省思對一般登山客也有極大的啟發作用。

為了更貼近《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所欲傳達的訊息,銘謙選擇台北近郊對自然環境破壞較少、較天然的步道:猴山岳登山道作為BV拍攝景點。一般人大概想像不到,所謂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的步 道,其實很少來自登山客,而絕大部分是出自建造施工的過程。近年來台北近郊的郊山不分坡度,率皆舖設成花崗岩石階。為了拓建一條石階步道,還得大興土木整 出一大片坡道,好讓四輪傳動車可以把沉重的石材運上山。採用的外來花崗岩必須飄洋過海運來,耗費能源及金錢不說,最後建造出來的石階,更成為堅硬傷腳、遇 雨則滑,而且如機械般醜怪無美感的山林傷口。

導演、作者和一行工作人員駛過蜿蜒的環山路,來到猴山岳土雞城附近的步道入口處。望著步道口舖滿落葉的石階,等待銘謙繫好登山鞋、打上防水綁腿時,我們邊笑著聊到前兩天在淡水「下海」的拍攝經驗,完全沒有意識到,等在我們前面的,是另一場對四體不勤上班族的艱難挑戰。


(躲在樹叢裡的攝影師)

最初一段山路坡度不大,踩著落葉前進怡然悠閒。攝影師躲進樹叢中拍攝,要求作者上上下下試走了幾回。銘謙穿的是綠色上衣,原來這是有理由的,因為登山客相 信,跟自然較為融合的顏色,比較不會受到野生動物攻擊。不過她又補充說,另一派說法是,登山宜穿紅色等暖色系衣服,這樣若發生山難時較容易被發現。不同思 考理路會得出不同答案,我們總得不斷辯證,尋找更適切的解答。這正是一貫浮現在《地圖上最美的問號》書裡的基調。

我們走走停停,導演一路跟銘謙閒聊,話題自然都跟拍攝的內容有關。兩人有一段對話如下:

「銘謙,你等一下如果發現特殊植物要停下來看時,要告訴我們喔。」
「我其實不太認識植物耶,我只會覺得它們很可愛。」
「好,好。那等一下你發現很可愛的植物時請告訴我們。」

呵呵,好可愛。

不多久,石階開始變陡了。攝影師仍舊要求作者走一回停一回,有時望望樹梢,有時看看地面。在等待鏡頭對著森林拍攝空景時,銘謙指著地上,她發現了一隻蚯 蚓。為了不讓它被踩到,她蹲下去,用樹枝挑起蚯蚓,送到步道旁的泥地上。這個小動作,讀過《地》書的讀者應該不會陌生。書裡除了有理性的思辯,我們也常常 可以看到作者展現她感性的思惟和發自內心對自然的尊重。她對山椒魚的憐惜、對砍伐樹木的戒慎恐懼、對年長志工的敬重,還有欣賞石南花落英繽紛時的溫柔,都 彷彿林間的陽光,散發著溫暖的氣息。

繼續前進,步道坡度開始越來越大,有些路段沒有石頭,必須在盤錯的樹根之間尋找落腳處。前夜的雨水讓路面泥濘濕滑,我已經不顧形象地手腳並用真正在「爬」 山了。比較慘的是執行製作和攝影助理,他們一個要扛著大包小包的攝影器材,一個得照顧大片累贅的反光板,望著陡峭的山路,面色開始凝重起來。

再往前行,傳說中的繩索出現了。坡度約80度,近乎垂直的陡坡高聳在面前,我們必須一面抓緊繩索,一面在樹根或石塊的凹陷處找到支撐點,再以攀岩的姿態把 身體往上拉。這段路程持續了不算短的一段距離,執行製作說,這次拍片,上山下海都有了,我們是來拍台灣全紀錄的。攝影助理開始喃喃自語:X!我好想趕快去 當兵喔。神奇的是,儘管嘴裡抱怨,他還是背著沉重器材勇猛的一直往前衝。問他怎麼這麼神勇,他說:「因為這段太痛苦了,我想趕快把它結束。」

終於,終於,我們登上了標高514公尺的猴山岳前鋒峰頂,見到了傳說中擁有270度視角,可以望見木柵焚化爐的大煙囪、台北101、南港山等景點的風景。 銘謙登頂時,完全臉不紅氣不喘,她說,每次要爬大山之前,都會先來這邊做行前訓練,而且要著重裝。言下之意,今天簡直是小case。

工作人員一邊放下裝備,一邊開始尋找鏡位點,準備拍攝訪談。銘謙套上標有「桶后步道工作假期」字樣的紀念T恤,看著攝影組認真架設機器,突然幽幽地冒出一句:「登山的人有個說法,不要踩三角點。」我們問為什麼,她慢條斯理的說:「因為會下雨。」

一句話像火藥爆炸一樣,一夥人全跳了開來。剛剛攝影師正好「蹲」在三角點上,導演尖叫了一聲「攝影師~~」大家開始笑鬧起來。天氣陰晴對我們太重要了,天光陰翳還可以設法補救,要是下起雨來,不僅拍攝困難,連下山的路都會很恐怖的。


(銘謙示範用台灣啤酒罐做成的簡易酒精燈)

看到大家手忙腳亂移動機器,銘謙一直保持斯文的笑容。稍後她提到有一次和原住民一起走山路,涉溪時幾次被水沖走,大夥兒聽了驚呼出聲,她則一逕仍是淡淡笑 容。她不像都市裡與自然疏離的現代人,她是與山林一起呼吸、在自然裡從容自在的知識分子。從「走水泥步道為什麼會腳痛」的問號開始,徐銘謙不斷地追問,不 斷尋找答案。因為貼近自然,所以她能敏感察覺許多人為施作的繆誤。因為慣於思索追問,所以她能學到更良善的人與自然相處的方法。她篤實研究的學習態度,讓 阿帕拉契志工隊的資深領隊都折服,而她帶回來的資訊,則有助於改變我們看待山林的眼光。

訪談過程中,銘謙聊到,從阿帕拉契山脈回來後,她到處演講,到關心步道的民間社團推動志工制度,到山邊社區推廣步道概念,最可喜的是,「台灣最大地主」林務局也開始慢慢接受這些資訊。台灣對於步道的觀念,慢慢在改變了。下一步,是要號召更多人前來理解,一起參與。

回程下山,從陡峭山壁攀繩而下又是一大考驗。抱持著「我絕不能受傷,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的念頭,我死命的抓緊繩索,踩穩每一步,小心護住包包裡的相機。 回到登山口時,都市裡的肉雞兩腳痠軟,手臂也舉不起來了。不過,就像每次運動過後一樣,這時的我,精神充盈、志氣高昂。人總要趁這時候發發宏願,立定新年 新志向。也許有一天,我們就在步道志工的行列上相會吧!

【延伸資訊】:

台灣步道志工

※ 本文出處:中時開卷部落格:2008開卷好書獎BV:徐銘謙-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