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之細路識別布條撞色烏克蘭 巧合呼應和平共榮

國家級綠道「樟之細路」多處古道繫有藍、黃色識別布條,撞色烏克蘭國旗。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今天表示,樟之細路名稱以原住民、客語組合而成,巧合呼應時事及對和平共榮的祈盼。

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今天在苗栗縣獅潭鄉鳴鳳古道入口處舉辦植樹活動,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共同為種入的樟樹澆水,隨後與活動主持人「客家妹」陳明珠、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及在地生態文史工作者、步道志工等人,一起走過吊橋,體驗步道周邊山水景緻。

今天種入的樟樹,是從陳邦畛台北住處移植而來。他說,某日發現陽台花盆裡有植物發芽,推測應是鳥兒啣來樹種,落在土裡生長,經持續澆灌,等樹長大才知是樟樹,今天特別將樟樹移植到它應該生長的地方,這樣的過程,彷彿台灣土地對我們的滋養,而植樹地點就位在2019年台灣「樟之細路」與韓國濟州「偶來步道」締結友誼步道所設置的指標前,也別具意義。

2019年客委會推動國家級步道,在台3線多處「樟之細路」古道沿途,繫上分別代表天空與步道土地的藍、黃色識別布條,顏色恰巧與當前陷入戰事的烏克蘭國旗相同,一度引起山友驚嘆「太巧合」。

陳邦畛表示,「樟之細路」識別布條主要目的是希望指引前往步道登山者不會迷路,能夠平安往返,「兩者顏色一模一樣,其實用意也一樣,希望祈求平安、和平」。

他指出,「樟之細路Raknus Selu」是早期北台灣客庄重要的民生之路,裡頭最重要的植物就是樟樹,讓客家人靠著條路得以生存下來,其中「Raknus」是賽夏族和泰雅族人對「樟」的稱呼,「Selu」則是客語中「小徑」的意思。以原、客語言組合的名稱,告訴我們早年的族群衝突,也訴說今後和平共榮的文化融合。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樟之細路蘊含生命、歷史與文化,也是一條和平路徑,過去在這條路上有許多故事,現在透過此路徑重新連結、彌平。今天種下的樟樹,在大家共同灌溉下,將來會長大成蔭,「一條路徑的串連、一條國家級長距離綠道的夢想,需要大家一起協力,共築和平夢想」。

 

 

大小 格式 下載
132.89 KB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