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北區農村體驗計畫成果發表會新聞稿】結合農遊的手作步道工作假期 用綠道串起農村亮點

為結合民間團體共同推展台灣各地區亮點農村的特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108年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合作,透過國家級綠道「淡蘭百年山徑」及「樟之細路」串連沿線農村,發展結合手作步道及在地農村體驗的工作假期遊程。12月19日於新北市石碇烏塗社區舉辦年度計畫的成果發表,現場邀請今年合作的地方社區組織、參與手作步道的志工,一同共襄盛舉,分享參與的心得。

成果發表會由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周聖心執行長主持,感謝今年度共同協力的社區夥伴。來自石碇烏塗社區發展協會、潭邊社區發展協會、石碇社區發展協會、石碇觀光發展協會、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新竹北埔南外社區發展協會、新竹芎林鹿寮坑社區自家食源地等社區夥伴,加上參與手作步道的助教及志工皆上台發表參與過程中的感動經驗。在品嚐過石碇及烏塗社區精心準備的在地茶點後,所有與會嘉賓一起移師到摸乳巷古道口,見證手作步道成果並進行古道揭牌儀式。

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簡俊發分局長表示,透過手作步道結合農村特色文史的工作假期,將尊重在地環境、守護農村文化的精神傳達給社會大眾。也因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等民間團體的協力,找到手作步道和在地社區共同合作的契機,以更緊密的公私協力關係,推動友善的農村旅遊文化與經濟模式。

石碇烏塗社區發展協會王思婷前理事長感謝水保局與千里步道協會長期以來積極與社區溝通,用雙手傳承淡蘭古道修路「吃福」的地方傳統,希望更多人的參與能夠帶動整個社區、整個鄉,讓更多人願意回流至農村生活。北埔南外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紹忠談起從前的人沿著山區古道做生意,也順便扮演村落之間的媒人,串起了各村莊之間的產業和姻緣的軼事,說明古道是文化的臍帶,也是姻緣的路線。曾參加多場本系列工作假期的志工涂誌恆表示,參與手作步道之餘還能認識農村的生態與歷史,讓他一參加就上癮,做完步道之後,對地方更有感覺,會想一再回訪。

水保局投入農村再生已進入第九年,多年來推動各地農村的產業、人文、體驗、休閒,以及生態的永續發展,近年結合民間團體共同整合亮點農村資源,而國家級綠道跨區域的線型空間正是串連農村的綠色主題軸線:用古道串連起沿線的農村社區,以手作步道修復古道結合農村體驗,重新找回昔日常民生活路徑的歷史價值,從點到線,整體發展跨區域的亮點特色。

今年共選定四條自然度高的古道做為示範點,分別為位於「淡蘭百年山徑」重要聚落節點的石碇「摸乳巷越嶺古道」,「樟之細路」的桃園龍潭「小粗坑古道」、新竹峨眉「石峎古道」,及新竹關西「飛鳳古道」,藉由與周邊社區合作規劃具在地特色的遊程,結合手作步道來規劃成四個梯次的工作假期。

民眾透過社區所規劃的遊程來感受地方的故事,如騎乘自行車遊龍潭三坑聚落,感受鄉村的風光;走進龍潭高平社區有機茶園體驗用雙手採茶、揉茶的;走訪北埔在地族群遷徙的路徑;自然農園體驗自己採摘野菜自己煮等,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認識地方農村今昔的生活、生產及生態。而實際參與古道修復的工作,不只讓民眾除了旅遊,也能對在地的文化保存盡一份力,更讓民眾深刻體會過去居民利用古道生活的樣貌。不少參與過的民眾又再度報名或是邀請朋友參與下一場活動,結合農村體驗的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吸引力可見一斑。

修復古道除了帶給民眾新鮮的勞動體驗,也為地方社區注入新活力。石碇烏塗社區居民連續兩年跟著工作假期民眾一起參與摸乳巷古道修復工作,社區也開始慢慢發展出帶遊客走古道的特色小旅行;石峎古道則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定期觀察路線,透過工作假期的合作,荒野保護協會的夥伴也一起加入了步道修復的行列,更加緊密了人與自然的連結。

透過新型態的農村體驗,結合志工參與和國家級綠道的推動,相信將可為農村引入不同的旅遊休閒模式,促進文化觀光綠色產業,活化地方小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