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沙龍155】亞馬遜河探險記
“我第一次探險的時候,是在我五歲的時候。那時,光是跨過一條河,就看見了完全不一樣的風景,我想如果我跨過一座山、一片海,又或一個個國家呢?我又會看見什麼?”___徐仁修。
徐仁修老師1974年第一次進到熱帶雨林探險,就深深被熱帶雨林豐富且神祕的自然生態所吸引,2002年開啟了亞馬遜河的探險之旅,回國後撰寫了《探險途上的情書》,以書信體裁,將精采有趣的冒險故事,寫成一封封真摯的信分享給讀者們。
暌違多年,為了完成拍攝地球熱帶雨林的最後一塊拼圖,於2024年春天再度踏上前往亞馬遜河的探索旅程,此行去到較原始且更為秘境的上游區域。這兩段相隔二十載的雨林冒險有哪些令人念念不忘、轉瞬即逝的奇遇?而這期間,「地球之肺」亞馬遜熱帶雨林又經歷了哪些轉變?
在千里步道二十週年倒數時刻的第155場智庫沙龍,特別邀請到「千里步道運動」發起人之一的徐仁修老師進行專題分享,以亞馬遜河的探索和冒險經歷,帶我們進入亞馬遜河的壯麗、脆弱以及關懷環境。
【講座流程】
1830-1900 報到
1900-1910 開場介紹(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 - 周聖心)
1910-2040 專題分享:亞馬遜河探險記(主講人 - 徐仁修)
2040-2100 交流與Q&A(所有與會者)
2100- 系列活動預告、賦歸
【講者介紹】
徐仁修
1946年生於台灣新竹縣竹東區芎林鄉,客家人,作家、自然生態攝影家。畢業於屏東農專,並曾派駐尼加拉瓜擔任農業技術顧問,1974年開始在菲律賓、西爪哇、東馬來西亞沙巴、美國西南部、泰北、寮國與緬甸等地攝影旅行。1984年曾任《牛頓雜誌》的攝影師。1995年在台成立荒野保護協會,以籌款購買荒地保留其生態和物種為宗旨。2014年創辦財團法人荒野基金會,以成為華人世界之環境教育推廣平台為宗旨。
早期他也曾發表過相當多的農業技術論文、並對台灣特有種的動植物發表過專門的研究文章。其文章富含人文與土地的思考,配攝影和真實的蠻荒經歷,使他在台灣獲得了不少文學獎項,如吳三連報導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等。著作等身,如蠻荒探險系列《月落蠻荒》、《季風穿林》、《英雄埋名》、《罌粟邊城》、《赤道無風》、《山河好大》等,攝影集與其他散文系列則有《思源啞口歲時記》、《自然四記》、《猿吼季風林》、《仲夏夜探秘》、《動物紀事》、《荒地有歌》、《自然有情》、《自然生態散記》、《不要跟我說再見.台灣》、《褔爾摩沙.野之頌》、《守護家園》、《邊陲東部》、《台灣生活日記》、《台灣的森林》、《養蜂人家》、《森林四季》、《荒野有情》、《叢林夜雨》、《家在九芎林》、《探險途上的情書》、《自自然然》、《與大自然捉迷藏》、《秋去秋來》、《村童野徑》、《台灣 最後的荒野》等。
【講座資訊】
時間:2025年12月3日(三)19:00-21:00
地點:臺灣大學 新生教學館 202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
主辦單位: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協辦單位:臺灣大學山徑行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