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20系列。重磅講座-【達人領路 X 推手開箱】樟之細路的前世今生
為迎接千里步道二十週年,2025下半年將在台灣各地展開幾場特別的「名人領路 X 推手開箱」講座巡迴,以這二十年來逐步建構成的三條台灣經典朝聖之路(淡蘭百年山徑、樟之細路、山海圳國家綠道)為引,搭配特色選片,由達人解析各路線的魅力,更解密路網推動過程中的幕後推手,解密步道的前世今生。
走在山林古道裡,沿路樟樹的濃濃綠意,伴隨著溪谷潺潺的水聲,腦寮、炭窯、茶園、果樹、竹林、梯田、礦場,各種開墾的痕跡散落在山麓之間,勾勒出濃厚的客庄氛圍,也乘載著時空的痕跡。這就是「樟之細路」( Raknus Selu Trail)——當它重見天日,我們行走的,不只是風景,更是台灣深厚的人文底蘊,與血脈相連的悸動。
國家級綠道「樟之細路」,北起桃園龍潭三坑,南至台中東勢,串接起台三線內山公路周邊淺山地帶的古道群,串接起約 400 公里的主線與副線(主線總長約230公里),跨桃竹苗中四縣市。古道原始狀態為大片天然樟樹林,是居民入山砍伐、煉製樟腦的山徑。Raknus是賽夏族及泰雅族語的「樟」,而Selu是客家話的「細路」,樟之細路不但是一條記述台灣產業史的步道,也展現出歷史上族群互動的歷史,是一段人與土地重新連結的朝聖之路。
公路發展之後,常民的路網逐漸沒落,成了藏身在荒煙蔓草之中的古道。2016年客家委員會提出以古步道串連起台三線沿線的客庄,希望重新挖掘過往客、閩、原民等先人於台灣北部樟楠林帶間的生活、生產與生態等特色,以觀光振興沿線的社區經濟。其後由千里步道協會、大凡整合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在荒煙蔓草的古道中探路,進行研究踏查,於2018年完成「樟之細路」的定線及命名,其後更以手作步道的方式,展開多段古道探勘與修復作業。
疫情期間,樟之細路意外成為國人無法出國的熱門健行路線,也推出國內第一個長距離步道護照集章;疫情後陸續有日本、韓國、瑞士、德國等全程行者慕名而來,對於沿線的客庄生活與在地文化印象深刻,成為最受國際全程行者喜愛的台灣長距離步道。
走上樟之細路,就像踏進時光的縫隙,歷史與風景同時在眼前展開。一條曾經被遺忘的古道,為什麼會在百年後重新被發現?一段先民的足跡,為什麼仍能吸引我們一走再走?這條路線重生的背後,有哪些幕後推手?千里步道協會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和各方結下深刻的友誼,一起攜手並進,勾勒出台灣經典的長距離徒步路線?
本場講座邀請對樟之細路有深深情感的作家劉克襄,以及客家委員會前主委楊長鎮、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台灣樟之細路協會等推手群,與邁向20歲生日的千里步道一起來聊聊步道的前世今生!當天也將播映步道經典選片《山間問路》,以影像勾勒古道網的形成史!
邀請老朋友新朋友一同參加!
流程
時間:2025/10/18(六)14:00-17:00
地點:台中中央書局
1330-1400 報到、入場、自由觀展
1400-1420 開場、千里20周年介紹
1420-1430 樟之細路介紹(台灣樟之細路協會)
1430-1450 步道經典選片播映《山間問路》
1450-1600 [名人領路]樟之細路的魅力:一條慢活的路(劉克襄/古道作家)
1600-1700 [推手開箱]解密樟之細路推手群(楊長鎮、陳板、台灣樟之細路協會)
1700-1730 結語、自由觀展
1730- 活動結束
活動費用
免費。
歡迎透過以下方式支持我們,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步道運動前進的力量。
- 認識我們:加入臉書粉絲團、上官網訂閱電子報,或閱讀我們出版的書籍,認識千里步道希望傳遞的理念。
- 出錢:歡迎定額定期小額贊助、單筆捐款,或者購買我們的出版品,分享更多與社會大眾溝通的好書好物。
- 出力:參加我們的智庫沙龍、手作步道工作假期或走讀活動,一起為步道注入活力、一起到步道上手作修復大地裂痕,或是走一段步道,認識這塊土地的故事。
- 出聲音:幫忙分享訊息,讓更多人一起加入步道守護的行列
講者簡介
劉克襄
生態旅遊作家、自然保育工作者,出生於台中烏日。晚近多行走港台各地郊野,善於以獨特的觀點,導覽各地古村老鎮和地理風貌,尤其熱愛古道健行與調查。劉克襄的筆,充滿對於土地的熱愛與關懷,並不時流露出對於人類開發腳步向著自然步步進逼的憂心與焦慮。晚近較具代表性作品為《流火:鹿野忠雄的臺灣養成》、《11元的鐵道旅行》和 《小站也有遠方》。
楊長鎮
曾任客家委員會主委。苗栗縣獅潭鄉客家人。從歷史意義的追索詮釋,陪伴樟之細路從探路、定名到後來的推廣階段,期許樟之細路能從政府計畫變成在地社區的志業,希望全世界愛好山林與小鎮風情的健行者,都能走上這條路。
陳邦畛(陳板)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出生於新竹關西,文化工作者,致力於客家文化扎根與推廣。曾改編詩篇〈你看,這條Raknus細路〉,以客語朗讀,盼透過樟之細路找回更多台三線的故事。
台灣樟之細路協會
樟之細路由公私協力共同維運,沿線分別有龍潭、關西古道、大隘、三灣、獅潭、薑麻園、老官路、卓蘭及東勢九個工作站,由工作站共同成立「台灣樟之細路協會」,成為全台首個以長距離步道營運為標的,由民間做為營運維護管理主體的人民團體,協力進行遊程開發、商家串聯、步道維運、導覽服務。
場地
台中中央書局(400台中市中區臺灣大道一段235號)
中央書局創立於1927年,是日治時代頗具規模的本土書店,其創辦人為來自鹿港的莊垂勝,股東包括林獻堂、林幼春、賴和等臺灣文化史上響叮噹的人物,是中部第一間專門進口中國、日本與各國書籍的書店。在日治時代,也常在書局內舉辦展覽、演講、音樂會等,儼然是臺灣新文化運動的重鎮。
⭐認識中央書局〈 中央書局前世今生:直視台中文化城的啟蒙運動〉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贊助單位|台灣期貨交易所
協辦單位|中央書局
⭐參加其他二十週年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