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寶島】千里步道 台灣最美樂活路網

文/葉詩婷(玉山周報記者)

千里步道,是在2006年由黃武雄、徐仁修和小野所共同發起的一項「大地運動」,主要是想串聯一條台灣專供走路和騎單車的低碳量綠色路網,讓大家一起體驗用「慢速」的方式完成環島,目前已經至少串聯2,900 公里的環島路網了。
 
《 路線 適合每個人走 》

最早千里步道的構想是來自於黃武雄的一篇文章,讓他們想到,有沒有可能在全台到處都是馬路的情況下,找出美麗的路徑串聯在一起,這些地方有可能是舊鐵道、農路、圳道,也有可能是古道或自行車道…。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的執行長周聖心表示,這些網絡就像是人體上的微血管,千里步道不找像動脈、靜脈一樣的大路,而是要找像微血管或最細微的末梢神經一樣的漂亮小路,千里步道路網的每個點、每個地方都是開頭也是結尾。

剛開始的想法比較簡單,也許就是在台灣的地圖上,不走省道、不走高速公路,用走小路的方式來串聯環島,有山線也有海線,但目標是高度500 公尺以內,不要太高的路線,希望是所有人隨時都能夠參與的。

周聖心提到,千里步道也已經把所有他們找到、試走過的網路化成地圖,但虛線部分的蘇花公路,是比較不好走、比較危險,不鼓勵大家去走的路段。

因為蘇花公路的地形不好走,砂石車也多,目前周聖心認為這個路段最好的走法,是坐火車或划獨木舟,但划船雖然比較安全,需要的技術門檻卻也比較高,必須等海象好的時候,並且通常在那邊划船也不能離岸太遠,顧慮到安全性。
 
《 目標 參與環境議題 》

今年7~8 月的暑假,也有12 個隊伍,把千里步道所規劃的路網分成12 段,帶著GPS 用七天六夜去把分段走完,分工把千里步道的環島路網全部走一遍。周聖心表示,目前照著千里步道的路線已經可以環島了,第二階段他們將會去做社區拜訪,找規劃路線上的在地朋友,提供修正路線,把更細微的區域路網串聯起來,讓除了主幹道以外的大點,找到更漂亮、更小的點。

但千里步道運動想做的,不只是完成綠色路網,除了探查、串聯出一條美麗的環島步道,規劃各地路線,也舉辦智庫沙龍關懷公共議題,包括:綠色交通、文化資產保存、節能減碳、光害問題、另類環島、農村發展、海岸生態…等,參與台灣的環境與公共議題。因此智庫沙龍也像是千里步道的大腦,邀請到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運用社會資源網絡,讓大家找到時間交流,辦理各式各樣的活動讓民眾了解可以用什麼方式參與千里步道。

(本文同步刊登於《玉山周報》第62期